探索发现
交大智慧
-
2025年11月07日上海交大王欣泽团队WR发文揭示内亥姆霍兹平面质子浓度梯度驱动磷酸盐高效选择性去除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泽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and Selective Phosphate Removal via Scalable Alkanolamine-Modified La-Clay: Insights into Protonation Gradients at the Inner Helmholtz Plane”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5.124762),提出了黏土基除磷材料...
-
2025年11月06日上海交大王国兴教授课题组在宽带高精度模数转换器芯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王国兴教授课题组在面向无线通信应用的宽带高精度模数转换器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6.4-GS/s, 200-MHz BW 77.3-dB DR 71.5-dB SNDR 2× TI Extrapolated CT DSM Employing Broadband Hybrid-Inputs Adder and Nonlinearity-Suppression DAC Encoder”为题...
-
2025年11月06日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Mizuno团队探究下一代望远镜对黑洞的区分程度获进展
来自李政道研究所与法兰克福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通过采用广义黑洞描述框架下的先进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回答:未来的观测极有可能区分出不同理论下的黑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严苛检验,但在最极端引力环境(如黑洞附近)中的预测仍基本无法验证。2019年,视界望远镜(EHT)革命性地拍摄到M87...
-
2025年11月05日上海交大吴龙飞课题组通过原位磷酸活化与闭环连接实现功能性RNA的高效组装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吴龙飞课题组联合芝加哥大学的Jack W. Szostak课题组,成功揭示了生命起源初期,持续的能量驱动下核酶自组装形成的可能途径和机制。此研究为生命起源的RNA世界假说在实验支持上再添一环。相关研究成果以 “Efficient Assembly of Functional RNA by In Situ Phosphate Activati...
-
2025年11月04日交大溥渊教授薄首行在《美国化学会志》发文:创新电池工况三维成像,定量揭示锂金属微观沉积行为
2025年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薄首行与浦江国际学院陈松良等组成交叉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Three-Dimensional Operando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Reveals Hidden Patterns in the Complex Electrochemical Plating Process of Lithium...
-
2025年10月30日上海交大王宏林团队以中药活性分子靶向小胶质细胞缓解阿尔兹海默症中枢炎症,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从祖国传统中药乳香的活性小分子中开发出候选药物分子CKBA,发现CKBA靶向小胶质细胞MFE-2蛋白,维持细胞脂代谢稳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减缓阿尔兹海默症病理进展,CKBA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及高度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潜力。2025年10月29日王宏林课题组...
-
2025年10月29日上海交大沈琦课题组发文:仿生二茂铁纳米粒诱导双重铁死亡增强免疫治疗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沈琦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题为 “Outer membrane vesicle-coated ferrocene nanoparticles induce dual ferroptosi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外膜囊泡包覆的仿生二茂铁纳米颗粒 FMV@PCFPC,通过协同作用,诱导双重铁死亡,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策...
-
2025年10月29日上海交大吴华课题组JACS发文:喹啉骨架上的碳原子置换
在药物分子的后期结构改造中,分子骨架中一到两个原子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引起显著的药物活性变化。喹啉及其衍生物作为优势药效骨架,对其进行单原子骨架编辑可能助推潜在药物的发现。近年来,骨架编辑技术通过原子插入、删除或交换实现分子核心结构重组,为药物后期修饰提供了新思路,但针对喹啉的碳-碳单原子直接置换仍属...
-
2025年10月29日上海交大赵一新团队Nature发文,以“基质限域分子层”型电荷传输层设计实现高效率大面积钙钛矿光伏模组
近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题为“A matrix-confined molecular layer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modu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质限域分子层”型空穴传输层构型新概念,突破了传统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型空穴传输层体系中面临的分子聚集、堆叠和结...
-
2025年10月28日上海交大马佳佳团队实现一类新型手性Ir(III) Pincer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马佳佳课题组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上述成果以“Ir(III) Pincer Complex with Solo Coordinatively Active Site as a Surrogate for Half-Sandwich Catalysts: Enabling Asymmetric Acylnitrenoid Transfer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