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校园
上海民族乐团《栀子花开了》震撼献演文治堂
— 艺术校园6月6日晚,“饮水思源 不负韶华”上海交通大学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专场演出——上海民族乐团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文治堂震撼上演。整场演出将音乐、绘画、多媒体等多种艺术领域跨界融合,充满朝气的新生代民乐偶像倾情演绎,展现着民族音乐的青春气息和时尚质感。灵动优美的旋律,仿佛将回忆带回了四十年前的美好校园时光,令人流连忘返。上海交通大学师生,77、78级校友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栀子花开了——多媒体音乐现场》,是上海民族乐团2017年重点创作项目之一,也是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项目、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参演项目,于今年10月获得上海市舞台艺术(小型作品)优秀作品奖。作品围绕“邂逅-相恋-离别-花开”这一主线进行发散创作,在弘扬当代青年人自强的个性与自信向上的精神的同时,吸引更多青年观众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同时将当代海上文化的底蕴与民族音乐的崭新面貌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积极的推广与传播作用。
第一篇章《邂逅》以中阮、柳琴为主要乐器,并将之拟作一个少女。第一部分“心事”首先以中阮的独奏描绘少女的“愁”滋味——无端涌上心头的错乱,莫名的黯然,音乐风格上借鉴西班牙弗朗明哥式的独奏方式,哀婉而不悲切,始终充满青春的活力;第二部分“花语”,柳琴、大阮与大提琴的对话,宛如少女与闺中好友,春日出游的情景;第三部分“走来”加入笙、贝斯和箱鼓,音乐风格上借鉴摇摆爵士与芬基音乐的调式与节奏型。整个篇章塑造着一种纯洁而暗涌的青春气质,拉开了演出轻松欢快的序幕。
第二篇章《相恋》,通过洞箫和竹笛为主声部,筝、二胡等辅之,来描写男女二人之间由倾心至曼妙柔情,乃至心动愉悦的情绪微变。第一段落以洞箫起,悠扬清新的旋律,仿佛一位俊朗英才缓缓走来,阳光明媚,野花遍地,在春的气息中初识少女……第二段落由弹拨乐器起,叮咚清越而引出竹笛的旋律,通过流行和声与民乐音色的有机结合,来表达情感由浅至深,相互交融的柔美。第三段落由打击乐起,吹管、弹拨、拉弦欣然而动,交相辉映,并运用动感的节奏,以表达相知而动情的欢快心情。
第三篇章《离别》则描绘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爱情时内心的成长历程。乐章首先以二胡为主音色,描绘出惆怅感觉,以良好的旋律性和叙事性,刻画年轻人倾诉自己心底的苦楚与无助。接着,通过多个乐器之间的技巧对话,生动描绘出年轻气盛的少男少女,向过去告别并兴致勃勃的奔向远方的场景。第三部分与之前的冲动、肆意产生对比,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平静的反思,以二胡、古筝相互呼应的形式出现,表现了年轻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转折段。
末章《花开》本篇章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展开与三个不同的乐器组的精彩对话,整体音乐风格结合流行、当代、世界音乐的特色,充分表现着民乐器的演奏特性。第一部分“花开的节奏”,由笛子、笙、二胡、大提琴等形成的乐器组与琵琶进行对话,在琵琶点描下勾勒出一条条丝状的长音,音符相互缠绕、碰撞,表现花朵静谧绽放。第二部分“轮回”,琵琶与全体乐器组进行对话,表现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跌宕起伏,人生百态,作为年轻人要敢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拥有洒脱、勇往直前的精神,为整场音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袅袅余音,令人沉醉。当演奏家们登台谢幕,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唯美而灵动的音符,以及当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令全场观众感到意犹未尽,无比动容。一段段精彩旋律,一如一曲曲命运交响,那正是77、78级用激情和热血谱写的国家与时代激昂的乐章!本场演出也拉开了上海交通大学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接下来将有更加丰富的系列活动精彩展开,致敬77、78级的不朽青春回忆和光辉奋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