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学术讲座
关于应用力学研究
— 大师讲坛第146期
讲座时间:2019-12-11 13:30-15:00
讲座地点: 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 B1报告厅
主讲人:郑晓静
主办单位:研究生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人:林志良
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12月起任兰州大学力学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部)。
郑晓静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和中科院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遴选委员会委员(工程学部)、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英语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郑晓静主要从事高雷诺数含沙壁湍流、电磁固体力学、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等方向的研究。研究成果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和“周培源力学奖”等。1988年 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1年 获“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应用力学的传承和开拓,都是以需求为引领,并一直促进着人类科技文明和众多学科的发展,而前沿科学和新技术也不断拓展了力学研究的范畴。力学的作用在于面对复杂的宏观世界,通过认识自然现象发展力学理论;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力学模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求解,得到普适规律和方案是应用力学的研究范式。在工程活动的主要领域必然涉及力学,它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是目前解决工程的基础支撑和创新手段,与近代物理学有着本质区别。本报告将从对力学学科以及应用力学学派的简要介绍讲起,通过回顾报告人在非线性板壳的精确求解、电磁固体力学中有关磁力的准确表征和磁致伸缩材料本构关系建立、数百平方公里沙丘场形成演化过程的跨尺度模拟、大气表面层高雷诺数含沙壁湍流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强调了应用力学学派研究风格的传承;通过介绍报告人有关极端力学研究的思考,强调了应用力学研究拓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