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学术讲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 大师讲坛

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987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空间中心访问学者,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德国波恩大学洪堡研究学者,1998年6月至2008年12月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元喜院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历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战场环境研究所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第八届中国科协委员、《测绘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元喜院士是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和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理论创立者,主持完成了我国“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等,使中国大地控制网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

199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获德国Humboldt奖学金奖励,1998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03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学会会士(IAG Fellow),2018年当选美国导航协会会士(ION Fellow)。

 

日常生活中始终离不开两大信息:时间和空间。古代中国人就利用北斗星进行定向,并利用地球磁场原理发明了指南针,开启了航海导航,同样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海上贸易往来。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中国又开启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2003年建成北斗一代系统,2012年12月建成北斗二代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在建设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全球卫星导航),2018年底建成基本系统(18颗卫星);2020年建成具有30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报告内容涉及北斗卫星导航发展简史,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性能,并对未来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体系进行展望。

 

研究生院、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