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上海交大学子通过讲故事弘扬黄旭华院士科学家精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以黄旭华院士为书写对象,组织宣讲骨干挖掘并展示黄旭华学长的成长成才历程、科学成就、杰出贡献、爱国精神、高尚品德、大家风范,通过名家辅学、专题指导、磨课备课等多种途径,打造了一批主题宣讲课程。在此基础上,宣讲团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教育学院、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等院系开展20余场次理论宣讲活动;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开展“国旗下讲话”系列宣讲活动,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动闵行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2025年04月08日中国科学报
-
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劳模创新工作室:做学生探索科学的引路人
他带领团队构建核酸分子机器与纳米机器人,为诸如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疗提供了全新智能工具;他在《自然》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与团队积极投入科普工作,努力为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作出积极贡献……作为交大首位“70后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获得的成就让人由衷佩服。在成绩面前,他不骄不躁,他说:“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同样重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积极探索科学的更多可能。”...2025年04月08日劳动观察
-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 多地紧缺这类人才
作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桥梁纽带,“技术经理人”也被称为“科技红娘”。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乃至产业化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专业服务角色,可谓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催化剂”。当前各地都在大力培养技术经理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群“科技红娘”如何用专业眼光为双方寻得“良配”?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经历怎样的“相亲”考验?我们又该如何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技术经理人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3月中旬的一天,上海乍暖还寒。技术经理人王丽娟又一次来到上海市闵行区...2025年04月08日央视网
-
从春招市场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经济新方位·从就业看产业)
漫画绘制:王鹏(新华社发)浙江杭州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830家企业推出2.1万个岗位,半数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研发;华东理工大学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前十号展位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的“热门求职走廊”……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不少用人单位“扩招”相关岗位。“人工智能+”为就业市场提供新机遇。当前,在就业市场活跃的人工智能岗位有哪些?反映出怎样的产业发展趋势?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哪些职业值得关注?近日,记者走进校园和产业应用一线采访。 人工智能广泛落地,算法人才供需两旺宁夏吴忠利通...2025年04月07日人民日报
-
传承交大血脉 续写《积厚流光》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为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4月6日晚,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李叔同杯”校园戏剧大赛在菁菁堂隆重上演。来自34个不同院系组成的12支队伍、近400名演职同学以交大学子的青春视角,倾情演绎交大129载的厚重磅礴历史。比赛以学校校史舞台剧《积厚流光》为剧本大纲,围绕“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学校历史展开,讲述“求实学、务实业”的交大办学宗旨,弘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人精神。在此基础上,鼓励同学们围绕校本展开创作,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不同时期的交大人...2025年04月07日上海科技报
-
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丁奎岭寄语毕业生:“人生不设限 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题,深情寄语毕业生。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及毕业生亲友的见证下,3400余名学子完成学业,心怀思源之情,开启人生新征程。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丁奎岭院士等校领导出席典礼。“当今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身处风云际会的时代,希望大家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勇于突破认知极限、超越思维局限、拓展人生界限,去创造无限可能、迎来无限精彩。”丁奎岭鼓励学子在时代浪潮...2025年03月31日光明日报
-
人生不设限 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400余名学子获得学位。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为优秀毕业生颁奖,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主题,向毕业生们送出他与杨振斌书记的共同寄语。丁奎岭在寄语中表示,物换星移,几度春秋。回首求学路,在交大攻读研究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家的感受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思忆与怀念。在图书馆纵览群书的上下求索,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反复尝试,在思源湖畔信步漫谈的互相启迪,在南体霍体挥洒汗水的酣畅淋漓…...2025年03月31日上海科技报
-
上海交大校长送出毕业寄语: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举办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3400余名学生获得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主题,向毕业生们送出寄语。丁奎岭说,今天大家即将奔赴山海,未来的发展空间无比广阔,希望大家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活力,勇于突破认知极限、超越思维局限、拓展人生界限,去创造无限可能、迎来无限精彩。勇于探索,突破认知极限。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探索未知始终是推动社会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有许多尚未得到破解、甚至还未被提出的问题。...2025年03月29日人民日报
-
勇做“探路者”敢为“领跑人”
作为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经济的复合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引擎。但是在十多年前,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刚刚正式“分离”,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对于兼备科学素养、艺术感观、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需求迫切。当时,高校的文创课程体系仍局限于传统学科划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实际所需出现了脱节,而行业拔尖人才的匮乏又导致产业发展迟滞,形成领域内高素质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秉承“自强首在储才...2025年03月28日解放日报
-
上海交大版“老人与海”主角,用三十年守护洱海水清月明
“名字里带个‘海’字,大半辈子就注定要和水打交道了。守护水是我的使命,我热爱这项工作。”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曾说过。孔海南正是上海交通大学版“老人与海”的“主角”。在上海交通大学日前举办的2025年度“奋勇争先实干家”记者见面会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分享了他和洱海的故事。孔海南和学生在洱海。用三十年还洱海一个更好的生态1988年,孔海南作为中国政府交流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在那里从事湖泊与河流技术研究长达十三...2025年03月24日中国科学报
-
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见证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一座经党中央研究决定建设的国家级科学家博物馆,建设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钱学森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并对外开放,2024年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以钱学森文物为主的藏品约6.2万件/套,已鉴定珍贵文物10620件/套。这些藏品既是钱学森科学报国实践的物质见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银行活期存折——为国求学的见证1989年钱学森获得由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2025年03月21日理论网
-
校地携手,探索“区-校-医”协同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人民网上海3月20日电3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闵行区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闵行区委党校举行。“大思政课”建设正式签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揭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表示,该项目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课”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合作研究等形式,把闵行区丰富的社会育人资源引入交大医学院的思政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结合与双向赋能,打造特色思政育人品牌,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有仁...2025年03月20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