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沪上高校晒出年度阅读报告 大学生们的阅读“标签”有哪些?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午十点,上海交大图书馆已经迎来了不少学生。除了自修,阅读也是不少同学的选择。那么,大家都喜欢读一些什么书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同学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有的同学喜欢文史类书籍,有的同学偏爱哲学类书籍,更有同学表示自己因为热爱阅读赫尔曼·黑塞的著作所以选择了德语系。
赵泽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李佳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赖彦辰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事实上,涉猎广泛正是大学生阅读的“标签”之一。根据《2024年上海交大学生阅读报告》显示,81%的学生阅读范围不局限于本专业,还会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在课外阅读方面,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等题材关注度最高。除了内容丰富,勤于读书也是上海交大学子热爱阅读的“标签”。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阅读报告》
过去一年,上海交大每位同学平均阅读了20.6册图书,其中专业书籍13册,课外读物7.6册。学期内近六成同学每天坚持阅读1至4个小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程金华说:“年轻的孩子,尤其是本科生,对跨学科的阅读需求很大,报告中你会发现比如说《三国演义》 、《三体》、《毛泽东选集》 ......这些人文或者社会科学性质的阅读材料需求量很大,所以我们也会有意地去增加这些供给,希望在资源配置上能够把相应的资源配备更加齐全,满足大家交叉化的需求。”
程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阅读报告》
不仅让同学们读到想读的书,今年,沪上高校图书馆还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上海交大AI馆员“交小圕”、上师大AI馆员“图悦悦”成为了同学们的新朋友。
上海交大AI馆员“交小圕”
上师大AI馆员“图悦悦”
同时,在阅读纸质书籍的基础上,更多地去阅读电子读物,也成为了大学生的阅读“标签”。根据上师大《阅读报告》显示,去年,图书借阅量超35000册,电子资源下载量近2000万篇次。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主动拥抱数字化阅读,但他们也坦言,会担心出现“信息茧房”的情况。为此,高校图书馆会经常性地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定制推荐书单,帮助学生们打开视野,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新知识。
贾铁飞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