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海派·承载”主题联展举办,交大设计解码海派建筑与文化传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携手徐家汇书院共同策划“海派·承载”主题联展,展览以建筑为媒,融合多维视角与多元表现形式,展现海派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0414-2.jpg

今年是Art Deco(艺术装饰风格)诞生100周年,上海的Art Deco公寓和公共建筑是近代海派建筑设计的一种代表,在建筑立面与室内装饰中出现以阶梯形、菱形、V形、放射状等装饰性母题,强调秩序感与几何感,呈现华丽且古典的形式。“往昔 | Art Deco建筑”展区位于徐家汇书院,精选赛华公寓、毕卡第公寓、华盛顿公寓、上海交大工程馆等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的经典建筑,以模型形式呈现。底座通过Art Deco的形式语言将江南水乡园林中的桥、菱窗等要素进行转译与表达,形成江南文化托举摩登生活的总体意象,是对上海文化历史的艺术化表达,也是对海派文化的一种建筑学诠释。

0414-3.jpg

今年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从南洋公学到今天的交大,上海交大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展览特别选取了交大工程馆、设计大楼等校园标志性建筑作为展示对象,既是对校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0414-4.jpg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依托历史文献,融合AI技术,“黑箱”般再创作了Art Deco室内与上海早期的摩登生活场景,将建筑从室外到室内承载的人、社会和文化做了活化展现。同时,上海交大设计大楼作为Art Deco海派精神现代化的延伸和演绎,将以展览的终点和未来的起点,串联和讲述海派建筑的历史文化故事。

“再现|交大设计大楼”展区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设计大楼,“设计源起”从设计师的独特视角出发多维度叙述上海交大设计大楼创作脉络与艺术表达;“文脉延续”以沉浸式视觉交互技术构建时空剧场,让观众体验从江南水乡到交大设计大楼的时代变迁及人文赓续;“空间印象”通过社会征集的优秀作品,以多元艺术语言解构建筑美学;最后“厅堂授礼”展现百余件设计学子创意作品,思想碰撞激发无限可能。设计大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协调着设计艺术品之间的关系,作为持续融合并创新海派文化的实验场,通过空间讲述的方式成为海派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

0414-5.jpg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秉承“体用并举,设计大义”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设计类学科优势及资源,从第18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国际化表达,到衡复风貌区三维数字记忆库的建构,再到交大老图书馆的活化更新,以多元视角激活历史文脉,以公共美育连接城市生活,生动展现了交大深厚的人文传承。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