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见证
理论网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一座经党中央研究决定建设的国家级科学家博物馆,建设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钱学森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并对外开放,2024年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以钱学森文物为主的藏品约6.2万件/套,已鉴定珍贵文物10620件/套。这些藏品既是钱学森科学报国实践的物质见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
银行活期存折——为国求学的见证
1989年钱学森获得由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小罗克韦尔奖章”时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钱学森的一本银行活期存折就从文物角度提供了“根据”,同时亦见证其为国求学的初心使命。1949年暑期钱学森由麻省理工学院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7月18日到洛杉矶安全第一国民银行的奥克诺尔支行办理一本活期存折并存入660.56美元。钱学森执教加州理工学院的年薪是10000美元,但归国前一天即1955年9月16日取出的银行存款仅有1007.64美元。钱学森年薪要比同期美国大学教授高,但除自己家庭生活支出和寄给父亲生活费之外,为及时掌握科技前沿信息而购买新出版图书报刊的费用也是一笔不菲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特地选择办理银行的活期存折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事实上,当1949年钱学森答应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之际,就收到一封来自“北方局”的信件。这封信件是1949年5月14日由香港大学教授曹日昌遵照“北方工业主管人”之意,请钱学森回国后“在东北或华北领导航空工业的建立”。当钱学森收到信件后就作出回国决定,而其时因已答应加州理工学院的聘任,故而选择办理活期存折以便能够随时回国。1950年至1955年钱学森被迫滞留美国长达五年之久,但这期间他一刻也不曾放弃任何归国时机并以写给陈叔通的“求援信”为契机于1955年回到祖国,由此实践青年时期业已建立的为国求学这一素志。
教学大纲手稿——为国育才的见证
钱学森归国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为新中国尖端科技事业作出的不可替代和不可限量之贡献,同时他在为培养青年人才方面作出的贡献亦值得书写。以钱学森的一份教学大纲手稿为例可见其为国育才、为国造才的战略布局。此教学大纲为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开设“计算技术”课时草拟,由大纲可知课程在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讲授。钱学森为何要在近代力学系开设此门课程呢?因为钱学森滞留美国之际就意识到计算技术将会对科技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故而研究工程控制论时专门研究过计算技术。钱学森希冀将自身研究计算技术的成果转化为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力学研究工作者能具有使用快速电子计算机(数值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力学研究者要掌握运用计算数学的方法和懂得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程序设计”,由此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提高科研效率。由今观之,计算技术已经深度融入力学研究并横贯力学的各个分支,同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新兴学科——计算力学。这份手稿体现了钱学森作为战略科学家对科技前沿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为讲好“火箭技术概论”“空气动力学”“物理力学”等课程而亲自设计课程内容和编写教材,出发点就是希望将力学领域最新成就传授给学生,以期在中国本土培养出能够站在世界科技成就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杰出人才。
中央党校聘书——为国立言的见证
1991年12月20日,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向钱学森颁发兼职教授聘书。这份聘书是晚年钱学森引以为傲的学术身份,因其见证了钱学森和中央党校的情缘,尤其是1977年至1989年钱学森到中央党校开展讲学。兼职教授虽是荣誉性质,但他以“全职”态度投入。晚年钱学森的治学兴趣转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而中央党校为其提供了重要舞台。钱学森很多讲学内容曾以铅印单行本发行或发表在《中央党校校刊》《理论月刊》等中央党校主办的刊物,其中还有三篇收入1985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编写的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试用本)》。及至1988年钱学森还致函编写者吴义生询问学员对教材有无意见,并提出要“尽量修补”。
钱学森在中央党校讲学的实践,既体现出“社会主义中国要吸取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以创建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现代中国文化”,又对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拿来主义”作深刻批评与积极吸收。钱学森在中央党校讲学的实践回答了中国知识分子应当“为谁治学”的问题,而这份聘书背后的故事说明钱学森始终将为国治学作为立身之本。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坚持政治建馆、学术立馆、人才强馆、传播兴馆。同时以三大发展目标为重要牵引:其一是成为研究、阐述和传播钱学森精神的重镇,其二是成为面向社会“活化”钱学森文物的枢纽,其三是成为博物馆“大思政课”创新实践的典范。为此,在学术方面,以钱学森研究和博物馆研究为两大支柱,进而以学术成果支撑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在展览方面,以基本陈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为主题而衍生出“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遥望比邻——Dreams to Reality”“积健为雄——钱学森教学手稿展”等专题展览。在社会教育方面,着力打造“钱学森精神宣讲团”“钱学森精神进校园”“星空少年讲解团”“青春告白祖国”“星际航行学院”等品牌。由此,在不断推动展教研一体化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进而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不断挖掘钱学森精神的丰富价值。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馆长)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