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十年磨一剑,迈向科技强国 |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激活科技创新“原动力”

04a2ff936def44d49e68609017ed1995.jpg

访谈人物:约翰·霍普克罗夫特(1986年图灵奖得主、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不久前,我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向大家介绍中国近年来作出的贡献,从量子通信到农业现代化以及其它诸多领域,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我在中国任教的10多年来,看到中国取得的这些进步,确实令人赞叹。”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日前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受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科技三会”。

7月5日,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刚参加完当日上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午他还要接待一位中国教授就接下来的合作展开交流。这位世界著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不仅和中国科学家合作、产出了一系列影响计算机科学界的成果,过去十多年来,他也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国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对国际社会的开放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非常重视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和举措。但好的政策需要落实得更好,才有利于更多人才涌现,有力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霍普克罗夫特说。

只依靠顶尖大学,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全部需求

“中国已经有了一批大学开始进入世界顶尖大学的行列,现在是时候在关注顶尖大学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同时,给那些相对排名较低的大学更多关注了,因为这些大学有着更多的学生,需要他们共同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霍普克罗夫特不仅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众多计算机科学的杰出人才,其中就包括多位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等。来自美国的霍普克罗夫特曾经在中国的多所大学都有交流的经历。2011年,受上海交大时任校长张杰邀请,霍普克罗夫特开始担任上海交大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方向首席教授、校长特别顾问等职,积极投身于国际科研合作和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培养,并为本科生授课。

他认为,当前,中国的顶尖大学固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但是从中国科技的发展需求来看,未来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才,若只依靠顶尖大学,是无法满足整个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全部需求的。“所以,地方政府尤其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若有更多大学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那就会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更多助力,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贡献,同时学生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就不会只想去竞争那几所顶尖大学了,这也会对教育生态带来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由霍普克罗夫特倡导的“101计划”(即“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他也希望,能将已取得的阶段性教学成果,通过合适的改造,推广到更多高校。

为提升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1年12月启动“101计划”。在霍普克罗夫特的推动下,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在内的33所高校协同参与其中,陆续取得了教材编写、培训计算机科学教师等一系列成效。在霍普克罗夫特看来,这个计划实施得非常顺利,但目前受益的只有三四十所高校。他的建议是,不妨再推出一些略简单的版本,让“1000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他甚至进一步提议,顶尖大学也可以为那些排名比较低的大学提供一些帮助。当然,谈到这一点时,他也半开玩笑地说,“显然,顶尖大学的校长们很难从中得到回报。如果真的要鼓励顶尖大学发展带动相对排名低的大学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使命感,也许应该考虑如何让顶尖大学也能从中获益。”

持续提升人才素质,鼓励更多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

“人才都是在世界各地均衡分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拥有全世界20%的人才,这将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若让这20%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其展现的科技力量将是令人赞叹的。”霍普克罗夫特认为,提升人才素质、实现持续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更多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感兴趣,并给他们留出充分探索科学的时间和空间。”

在过去十多年中,为了更深入了解并参与中国的人才培养,霍普克罗夫特走访了不少中小学校。他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太大,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探索,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获得成功的。也许这是中国在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或者说感到兴奋。”

有一件事让霍普克罗夫特印象深刻。他曾组织入学没多久的本科生开座谈会,有学生告诉他,自己讨厌计算机科学。霍普克罗夫特听了大吃一惊,他问学生,“你既然讨厌,为何还要选择这个专业”,学生回答说,这是父母为他选的专业。

这对霍普克罗夫特而言,显然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弄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一方面,要让真正喜欢探索科学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另一方面,也要让那些并不那么喜欢科学探索的学生,也能追求自己的热爱。这样才有助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引进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推动好的政策更好落地

霍普克罗夫特自从2011年入职上海交大担任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方向首席教授以来,亲自参与教师招聘、课程设计和学生指导,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计算机科学界的新兴人才。也是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立以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基础问题、培养计算机领域杰出人才为目标的学术特区。
在他看来,中国要建成科技强国,不仅仅要培育好、用好占全世界20%的人才,还要吸引更多的青年博士回到中国,“构建多元文化、推动更多创新思想的诞生,吸引更多在海外顶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事实上,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成立至今,已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顶尖高校引进36名青年学者。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也给出建言:中国在大力支持、投入基础科研的同时,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评价制度,特别是破除“唯论文”以及用研究经费来评估科研成效的做法。“近年来,中国已出台了不少政策希望能够改变这样简单量化科研成绩的做法。但如何让这些好的政策更好地落地,需要科研领域的每一个人的努力。”霍普克罗夫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