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白玉兰对话”电视纪录片大师班走进上海高校

新华网上海6月27日电(史依灵)“我拍纪录片或打动我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这样活着。”导演、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萧寒在“白玉兰对话”电视纪录片大师班说。

萧寒因其导演代表作《我在故宫修文物》而被公众所熟知。回忆拍摄《我在故宫修文物》时的心路历程,萧寒直言,在接触故宫修复师之前,自己并不知道故宫有这样的职业存在,“我知道他们故事的那一刻就被抓住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感一定会传递给更多的人的。”

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电视纪录片大师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课。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魏克然、萧寒、范·赞特沃特以及迈克尔·冈顿等国际知名导演,与100多位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师生分享交流。

c64e355c8c794315b2115c95f727913a[1].png

“在评选过程中,我们首先遵循委员会的评选章程,同时我们几位评委设立了共同的评选目标:第一,纪录片单元归属于上海电视节,因此电视作品的角度是我们评判的标准;第二,希望作品能够在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应对挑战和困难,同时非常重要的是作品要‘接地气’,观众能够产生共情;第三,作品的主题要与时代息息相关,无论是在何种文化背景之下,作品都能建立起对话,这种对话可能是发生在代际效应之下,或者是跨文化。”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印度导演魏克然分享了纪录片单元的评选标准。

在魏克然看来,纪录片行业对跨文化交流十分重要。在魏克然职业生涯里,创作了1000多部关于亚洲的纪录片,其中有800多部与中国相关。通过这些纪录片的创作,魏克然得以了解中国、了解亚洲,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变迁。魏克然认为,每部纪录片都有自己的目的所在,也能够将观众们带到一定的目的地,能够加深对一个主题或一个题材的深入研究,同时也能交到朋友。“我一直觉得纪录片是可以永恒地去反映一些主题”。

BBC制作人、BBC Studios纪实与自然历史部创意总监迈克尔·冈顿长期专注于拍摄动物类纪录片,他对动物拍摄有着独特洞察。迈克尔·冈顿说,“拍摄动物跟拍摄人物的纪录片有着根本性差异,动物无法为自己说话,所以我需要作为动物的‘翻译’,我需要用镜头表现动物的情感和遇到的挑战,让观众理解。另一个挑战,则是我们希望尽可能让画面为自己说话。用摄像机讲述动物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我们想要做的是使用摄像机来展示动物的视角,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物理的距离上靠近动物,同时要在情感上靠近动物,这两个都做好了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荷兰纪录片导演范·赞特沃特认为,永葆热情是他留在纪录片行业的重要原因。“激情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每部纪录片之后往往精疲力尽,好想放弃,但是过了一会儿,又能自我缓解并感觉到热血沸腾。我有这样的使命推动着我往前走,我的职业生涯也是因热情而慢慢延展开来。”

纪录片是以导演为核心的、团队创作的结晶,其如何发挥能量?“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导演如何把握控制力?”电视纪录片大师班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波兰留学生安娜向多位大师提问说。

迈克尔·冈顿认为,可以在剪辑编辑的过程中获得掌控感,但要尽可能地拍摄导演想要拍摄的目标画面,并在之后剪辑中去控制。范·赞特沃特说,很多纪录片当中有自己的主角,作为导演,我可能还会加入到我自己对于整个片子走向的掌控,去更好地讲述呈现纪录片当中的故事。“我推荐通过脚本和台词进行尝试,并且现实当中也可能会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惊喜。”萧寒则认为,根据不同的选题和不同的人物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控制力。

活动举办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纪录片大师班活动,为同学们、纪录片从业者,及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纪录片艺术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