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科技创新是“火车头”,科技传播是汇聚人才和资源的“车厢”

“我想科普和科技创新永远是分不开的。”在2024上海科技节主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丁奎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拓展人类认知的火车头,那么科技传播就是汇聚人才、汇聚资源的车厢。”

640[1].jpg

“基础研究追求的就是源头创新。”在丁奎岭看来,任何的基础科学研究都是“从0到1”,“因为要发现新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从0到1’,特别是基础研究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丁奎岭说道,“未来我们要成为科技强国,真正的科技强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源头创新、对科学发现的贡献。”

有了源头创新的“0到1”,下一步是什么?丁奎岭认为,还需要基础科研到成果转化的“1到100”“100到10000”,“只有源源不断地向前进步,才能让你的科学发现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科学家们应该做的工作。”

丁奎岭谈道,目前,上海的科学家们正在这方面不懈努力,上海有很多著名的高校、有很好的研究机构,有一流的科学家在这些平台上不断耕耘、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科学家与知名高校校长,丁奎岭如何看待科普的意义?对此,他谈道:“我想科普和科技创新永远是分不开的。”丁奎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拓展人类认知的火车头,那么科技传播就是汇聚人才、汇聚资源的车厢。”

“从科普的角度来讲,应该让大众去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这些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为人类的福祉带来什么。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更好的理解科学家对于科学的意义、社会对于科技的投入。”丁奎岭说道。

具体来说,科普需要哪些要素?丁奎岭提出需要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我想大众化就是多渠道、多方式触达群众;专业化就是要练好‘内功’,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科技传播的人才队伍;国际化需要走出去、引进来,让世界了解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

“无论是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核心中的核心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到科学,把探索未知、服务社会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