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携手教育部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落户申城

新民晚报讯(实习生 查文澜 记者 易蓉)我国语言障碍人群庞大,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超3000万人,全国语言治疗师却不足万人。语言治疗是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交叉的复杂领域,仅由医学院培养远远不够,还需要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介入。

昨日,上海交通大学传来消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共建协议,双方将围绕语言与健康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9416265e-7ee2-49d6-9f81-c17037ea0214.jpg

中心依托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秉持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采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构建语言健康的知识理论体系,研发智能型语言健康检测与训练系统,建立语言健康相关标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及相关人才培养。

ee44cb69-7bdb-4c0b-934b-538f839019bb.jpg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将对标国内外知名同类研究中心,积极借鉴行业前沿研究成果,同时面向国内人民健康的需求,整合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使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目前已有来自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近50位校内外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将制定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标准,发布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报告;建设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水平常模并发布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报告;研究双语/双言训练对国民语言和认知障碍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研究探索语言促进国民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将组织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医学院、心理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部门探索语言与健康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将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国家语言与健康领域政策、规划、标准制定提供研究支撑,撰写相关资政报告;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语言、认知健康科普讲座;定期为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公益性听力筛查、认知筛查和语言检测服务;将研究成果用于社区、养老机构、医院等。

上海交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 “大健康”发展战略,全校各院系均与医学院合作,开展健康领域研究与应用。围绕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此前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近年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33项,举办了多场高水平学术论坛,为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建设打下基础。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落地上海,也考虑到上海国际化程度高,也是吴方言使用者聚集地,有利于开展双语、双言对语言认知障碍、延缓和干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该中心建设也得到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的支持,未来将在研究对象、研究资金、研究成果试用等方面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