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新华网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高校肩负推动基础理论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具有学科、人才和区位优势,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将更好地服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任务,以“引育顶尖人才、产出顶尖成果、孵化顶尖企业”为目标,围绕核心基础理论与算法、底层架构创新与实践、深度学习与大模型基础理论等方向,推进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孕育出一批源头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争哪块地”“如何争”引发深思。“这一切指向‘找好自己的定位’。”丁奎岭坦言,筹建之初,思考最多是: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学院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学院整体定位的立足点。”在20日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上,学院培养目标也同步揭晓:培养聚焦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创新引领者。
“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用别人的锅来做自己的饭’,还要让他们具备‘铸铁造锅’的能力,能在理解和运用当前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丁奎岭表示,这一培养目标填补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空白。
“如果说聚焦‘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代表着学院定位的宽度,那么‘创新引领者’就是学院定位的高度。”丁奎岭说,这一横一纵的坐标,让学院的发展有了轴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且难以预测,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也是亟需思考的点。丁奎岭认为,这就逼迫我们寻找到能让“计划能赶上变化”的发展路径。
丁奎岭解释,在发展路径上,学院将创新规模法则(Scaling Law),通过大力汇聚人才、紧密链接人才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参数量”;通过直面真问题、服务真场景,积极响应学科、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升“数据量”;通过汇聚八方资源,做好算力支撑,提升“计算量”。
“我们很难预料改变世界的人何时出现,我们也很难以预测科技发展的拐点何时到来。虽然‘伟大不能被计划’,但是‘伟大可以被积累’。”丁奎岭表示,希望学院通过扎实积累,以不懈奋斗的实干与苦干,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的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据悉,这是继集成电路学院、心理学院之后,上海交大在近1月内成立的第三所新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是携手上海市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共同筹建的特区学院,将坐落于徐汇校区,学院秉承“用人工智能变革世界,用人才变革人工智能”的愿景,致力于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科技成果,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