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在主题教育中汲取青春力量,交大学子多方位参加劳动实践

3.jpg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2023年5月,校团委携手附属小学共同开展农耕劳动,主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意木工劳动课以及“轻捻春泥作琼玖”陶器制作劳动课。通过多形式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们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切实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劳动实践中。

农耕教育:体悟劳动价值

在农耕教育中,校团委以 “理论武装大学习”为引,以动手劳动“大实践”为基,把同学们齐聚在田地旁的农场大厅,通过参与一堂劳动理论课开启了本次活动。同学们认真聆听团委老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劳动知识,在理论课程中感悟劳动价值。

同学们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劳动成果,在劳动中开展“调查研究”,在农田里,交大学子和小朋友们一起将小青菜幼苗从农田里带土挖出,然后将病苗、畸形苗和弱苗剔除,再将壮苗进行了栽种。有小朋友在劳动中产生了疑问,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小青菜苗挖出来又栽种一遍。大学生参与者结合专业知识和实地探究为小朋友们耐心解释到,移栽小青菜苗能够调节植株的密度和均匀度,保证每株小青菜接受充足的阳光,让每一颗小青菜都茁壮成长。

大学生和小学生一起种植青菜,一起采摘番茄,一起制作上海松江地区的传统小吃——松江特色饭团。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也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木工劳动:收获创意果实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与来源,是检验理论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第一课堂的理论‘大学习’需在劳动‘大实践’的舞台践行,以引导同学们在木工的“实际调查”劳动中学会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校团委副书记张怡凡在活动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课教学,向同学们介绍活动的育人价值。

“量准尺寸,划准界限,划线干净,下刀利落。”在木工专业老师的理论指导下,同学们将木工理论运用于木工实践,利用锉刀、雕刻刀等工具将木头表面进行加工、刻画,用砂纸细细打磨,最后两人一组合力完成鲁班锁的构件并组装。

制作桃木梳的同学在木工理论教学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想象力在木片上设计出独家图案后将其固定在台钳上,用线锯一点一点将优美的弧线展现在桃木梳上的背脊上。经过不断地打磨与木蜡油的润饰,同学们创造了劳动实践的成果——诞生了一把把独具风味的创意桃木梳。

陶器制作:古韵浸染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同学们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优秀传统,上了一堂横跨古今的陶器制作文化课。从新石器时代的朴实陶器到秦始皇时代壮阔辉煌的兵马俑,从五彩绚烂的唐三彩到精美绝伦的宋代名窑,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陶器发展历史,并亲手实践。

陶艺制作有捏塑和拉坯两种方法,首先都是将陶土摔打在转盘上,用力按压挤出陶土内部的气泡。托盘旋转,陶泥柔软,参与陶器制作劳动课的学生满手泥浆。泥坯放在转盘中央,同学们进行着各种“成型”操作,拉、压、揉、提,同时开动脑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一边蘸水一边拉坯,让坯体在旋转中变换形状。

陶器坯体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开始上色工作,给作品添加生命力。大家小心翼翼地举起笔刷,蘸取釉料,反复调试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将釉料细细涂抹在作品上。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这些作品逐渐活了起来——有胭红色的秀气陶瓶,有靛蓝色的盛着珍珠的贝壳,有长着小耳朵、写上了“SJTU”的陶罐……同学们精心构思的创意纷繁而多样。

在制陶劳动中,同学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有实践体验,更有总结思索。课程结束后,制作的陶器将送到窑炉内烧制,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将回到同学们手中,发挥实用器物的作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与实践阵地建设,坚持育人为本,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值班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江倩倩、傅瑀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