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这部“必刷剧”走进交大,科学家精神引发师生强烈共鸣
人民日报·人民号
5月4日至5日,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上海、杭州巡演暨第二十轮公演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上演,通过演绎峥嵘岁月,向“两弹一星”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致敬。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卢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周承,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党委副书记朱慧,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等出席观演,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演出,并与剧组及各高校师生共同回顾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鼓励当代青年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书写闪光青春。
朱凤荣、张利兴将军夫妇出席观看演出
曾长期奋战在马兰基地的清华校友朱凤蓉、张利兴将军夫妇,以及上海兄弟高校领导、三校师生、沪杭两地清华校友和部分中学生现场观看了演出。
现场剧照
《马兰花开》是一部由清华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用最真实的故事纪念“两弹一星”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自2013年4月首演以来,《马兰花开》历经十载,至今已完成20轮93场演出,覆盖观众超12万人次。校外巡演足迹走过青海、新疆、湖北、上海、陕西、四川、山西、吉林、浙江、北京、重庆、江苏、湖南等地,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从童年邓稼先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子弹”的志向和少年邓稼先不堪受辱愤而撕旗的义举讲起,《马兰花开》再现了邓稼先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勇攀高峰、痛别挚母、身铸国魂的波澜人生......故事将观众带去了茫茫大漠之中,带回了那段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光辉年代。
在上海交通大学演出合影
适逢五四青年节,马兰花开剧组走进交大校园,通过讲述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故事,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身许国、砥砺奋进。5月4日开幕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在场师生校友聚精会神观看表演。当演出接近尾声,“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一一在屏幕闪过,引起了现场观众广泛的精神共鸣,纷纷以掌声致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
在首日演出结束后举行的分享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观演的感受。王进展深情回忆起十年前观看《马兰花开》首演时的场景,感慨马兰花开十载、精神永驻。朱凤蓉曾在马兰基地工作多年,她感慨这部剧让她仿佛回到年轻时在基地的科研生活及与邓稼先先生的交往经历:“我一从清华毕业就到了基地,参加过37次核试验。邓稼先先生的为人确实就如同剧里演得那样,十分严谨又十分亲切。看到你们的演出,我像又回到了那个时代一样,很了不起!”
观演现场
《马兰花开》在交大同学中引发强烈共鸣。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周彦泓动容于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因为“我的姨父姨母就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有了现实的参照,这让我对剧中邓稼先‘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有了更深的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程惠芬为剧组成员的专业程度所惊讶,“真没想到这么专业的表演是一群学生呈现出来的,真的很感谢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所有前台幕后的成员带来这么精彩和震撼的话剧演出。” 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生计洌感受到了强烈的感召,“这也鼓舞着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前进。”
剧组同学们全程参与演出创作
据悉,本轮演出剧组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00余名同学,他们参与全剧的创作、排演和后台组织工作,其中有近一半的同学为首次参加排演。十年来,先后有700余名学生在剧组中锻炼成长,有效调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筚路蓝缕的艰辛,成为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大师剧《钱学森》剧照
在交大,同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的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钱学森》也正是以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交通大学1934届校友钱学森的生平为蓝本创作改编。从2012年初创到2022年改版,话剧《钱学森》也已经走过整整十个年头。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他“爱国、求真、创新、奉献”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砥砺奋进,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十年来,在清华、在交大,常演常新的大师剧将科学家精神由舞台传播辐射全国,向惊天动背后千千万万隐姓埋名人致以由衷敬意,也让同样的精神在青年的血脉中不断流淌。
值班编辑:王宁
责任编辑:江倩倩、傅瑀何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