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名单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的“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名单。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于2022年5月启动,经专家评议和社会公示,遴选出80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和志愿服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定位明确、形式新颖,覆盖面广、参与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价值的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微信图片_20230120092044.jpg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项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自创办至今,开展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在弘扬敦煌文化、传播学术知识、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入选典型案例是对该项目的极大肯定。

聚是一团火:30余位守望者在亲身践悟中,守望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守望者”活动自2017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期,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守望者”们通过视频课程学习、在线考核、敦煌深度体验式培训和志愿上岗服务,以“志愿讲解员”身份实际参与到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中。除了志愿讲解之外,“守望者”们还在多语言讲解、公益系列讲座、莫高窟颗粒物监测、图书绘本出版、杂志撰稿、剧本创作课堂、文创产品设计、新媒体内容运营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结营后志愿者回到各自岗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文化传播计划,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的进一步传播。截至目前,“敦煌文化守望者”累积报名志愿者超3500人,超过100家主流媒体及自媒体累积发布报道250余篇、全媒体累计阅读量超百万、线上互动量累积超40万人次、线下活动覆盖受众超10万人。

微信图片_20230120092049.jpg

散是满天星:打破时空界限,开设“敦煌·一窟一世界”公益直播

2022年,推出“敦煌·一窟一世界”公益系列直播,在“文化守望者”视频号及多家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以“精神食粮”抚慰人心,为广大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视觉盛宴。2022年4月21日至7月14日期间,分别邀请33位“敦煌文化守望者”及“助场嘉宾”,以一期讲一个洞窟为主题,总计21期,为观众呈现了“275窟-云游兜率天宫”“257窟-257窟中的故事及画法”“428窟-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高质量线上讲座。21期讲座均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公众号进行精彩回放。文化守望者代表们通过学术性强、可传播性的在线视频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普及了敦煌莫高窟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投入到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当中,为敦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兰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

立体化衍生辐射:探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长单位,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于2017年至2021年先后举办“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以各高校文博骨干为对象,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交流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员综合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学员与专家们探讨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的关系、高校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等议题,共同探索在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通过“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学员们沉浸式感悟敦煌文化,加深了其对敦煌艺术、博物展览的认识与了解。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于2018年9月至12月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沪上高校展出。巡展围绕敦煌壁画和彩塑艺术图像,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通过高保真壁画复制品、复制洞窟、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VR虚拟漫游、多媒体视频以及文创设计等展览内容,结合专家讲座、敦煌文化守望者分享会、泥版画工作坊、文创涂色书、唐装快闪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真实再现敦煌艺术神韵,提高师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巡展总计观展观众6万余人,总计培训敦煌壁画志愿者讲解员150余名。巡展得到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人民网、澎湃新闻、新浪看点、搜狐网、海外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头条新闻、上海教育电视台、上观新闻、看看新闻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轮番报道。通过巡展活动,将敦煌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呈现给观众,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和文化输出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1200920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