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两会现场丨如何将制造业“中间层”人才“黏”在上海?

上海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金字塔尖的顶尖高端人才,更需要有执行力、起到中流砥柱的“中间层”人才,他们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队伍。但在面对人才政策时,他们却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状。

上海两会期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人大代表关注到这一群体,为“中间层”人才“黏”在上海建言献策。

齐飞:加大资助力度,关注制造业技能型人才

MiGiwBnL.jpg

市人大代表齐飞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主任,他感叹,近年来学校想招海外归来的优秀人才并不容易,“目前北京、深圳、江浙的一些人才政策不比上海差,外省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在上海,由于高房价、高消费提高了生活成本,高端人才的薪资收入、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待遇缺少专项的政策支持,我觉得上海应该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性和人才培养政策的支持力度。”

齐飞说,目前缺少上海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高端国内人才计划,而在已有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力度整体偏低,“比如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资助额度仅有40万元,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资助额度最高仅为20万元,远低于北京、江浙等省层次人才计划、省市级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力度。”

在和同组代表交流时,齐飞还关注到另一个群体:制造业中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专门的技能型人才由于没有认定标准,有些至今没有落户,会影响购房、子女教育等。”

齐飞建议,引进高端人才要持续发力,统筹谋划“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工作,针对性增加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计划,灵活协调户口编制、薪酬补贴、教育医疗、科研条件等资源,加强高端人才优势资源流动。

培育国内人才的力度要加大。齐飞觉得,依托国家和上海市重大人才工程,加强培养国内优秀人才,特别是高校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项目管理政策,给予人才宽松的成长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相关人才计划的资助力度,提升人才计划的影响力和对人才培育的促进作用,加大高端人才计划和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的资助额度。“对于制造业中的技能型人才,也需要提升关注度,在落户等方面制定一些新的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