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洱海之源:无数次试验失败后,海菜花成功移种农田,成为老百姓“致富花”
生态文明,守护水清岸绿;脱贫攻坚,照耀奋进征程
上观新闻
2022年11月中旬,身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又回到大理,蓝天白云下,洱海碧波荡漾,岸边的水杉红得耀眼,洁白的海菜花次第绽放,红嘴鸥等众多鸟类飞翔嬉戏,引得往来游人流连忘返,我的内心十分激动。
经过交大河湖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十多年的努力,洱海的水质持续向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指引和力量。
孔海南给学生现场讲解治理方案
矢志不渝践初心,攻坚克难开新局
作为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们团队十数年来扎根银苍玉洱畔,致力于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团队师生每天早上八点半出海,到下午四点半34个采样点全部走完,用自己实测得来的第一手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政府、社会、科研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洱海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遏制,治理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团队事迹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专题报道。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曾做过“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为走出一条绿色脱贫之路,我们开始尝试在农田里移种海菜花,它污染小、利润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态植物。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海菜花终于成功种活,在洱源多个种植基地示范推广,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团队负责人王欣泽获评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团队所在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众志成城齐发力,沪滇携手情意浓
自2012年起,上海交大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一批批交大人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2018年,洱源县实现脱贫摘帽。上海交大认真履行扶贫责任书任务,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上海交大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发挥挂职干部专业特长,探索推动校、地、企三方循环合作新格局。农业与生物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洱源县挂职副县长许文平为寻找适应于当地脱贫的突破点,遍访洱源的6镇3乡,募捐2万株树头菜树苗和1千多株水果苗木,被同事们亲切称为洱源的“万树县长”。
关心当地基础教育贫弱问题,上海交大每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团队前往洱源县当地学校进行支教,帮助地方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杨燕曾经是洱源县的一名学生,在支教老师的悉心帮助下,她以高考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交大录取,她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用爱与温暖传承着自强与感恩。为助力当地医疗卫生建设,上海交大及各附属医院持续派遣医疗团赴云南等地县级医院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多批次医疗管理专家赴云南省开展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活动。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孔海南教授在滇樱树下给青年学子讲授洱海治理
接续奋斗传薪火,壮阔征程更向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起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等生态环境的需求上。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就拿洱海来说,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这里环境的持续向好,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这个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也非常有幸成为美丽中国绿水青山事业的建设者。今后,我们团队会带领学生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持人民至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己的亲身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造福人民群众,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题图说明:孔海南给学生现场讲解治理方案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