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望媒止惑”工作室打造育人公益新模式

人民日报报道 推出系列融媒体网络育人节目、走进中西部课堂、开展青少年帮扶活动、创建网络育人中西部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望媒止惑”融媒体网络育人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开创“线上学术MCN+线下工作站”双重推进的网络育人公益新模式,致力于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和身心健康,助力于缩小数字鸿沟,帮扶中西部青少年,促进教育均衡。

据工作室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静教授介绍,“望媒止惑”依托在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交大课程思政建设优质专项项目等专业教学资源,联合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创建线上学术MCN平台,以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视角开发系列融媒体网络育人产品,形成B站、喜马拉雅、小宇宙、抖音、微博、微信、小世界、腾讯新闻等八大渠道的融媒体内容矩阵,聚焦青少年在网络时代面临的媒介问题,帮助提升其数字素养,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构筑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网络育人新阵地。

微信图片_20220820154524.jpg

“望媒止惑”系列融媒体网络育人节目

“望媒止惑”融媒体产品目前在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600万,在B站知识区排名前0.1%,荣登喜马拉雅、小宇宙新品榜,获得QQ小世界、腾讯新闻“优质知识创作者”称号,青少年粉丝占比83%。

工作室还与中西部地区深度合作,在多个定点地区和单位创设网络育人工作站。2022年6月11日,“望媒止惑”融媒体网络育人洱源工作站成立,并举办了数字素养提升的专题培训活动。云南省洱源县的青年团员、青年创业者、乡村基层青年干部及全县中小学校师生代表等600多人参加了培训。在团县委及学校团组织推动下,洱源工作站的优质内容覆盖了洱源县127所中小学近4万名师生。

工作室以洱源工作站为试点,不断推进线下育人工作站建设,旨在创立帮扶中西部青少年的系列网络育人基地,增加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工作室基于深度参与的上海市委网信办《关于贯彻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行动技能纲要>的工作方案》,针对云南、四川、西藏、广西、甘肃、湖北、贵州等中西部县市开展数字素养帮扶活动,收到来自各地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感谢信达百余封。

以新模式带动网络育人,以新文科赋能社会发展。“望媒止惑”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上海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