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元宇宙,国际设计之都建设新契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报道 前不久,上海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提出上海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那么,设计行业如何看待《意见》的出台?如何又好又快地创建上海特色的“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元宇宙的提出和发展,是否会成为国际设计之都建设的新契机?

在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元宇宙研究会(ISDS-Meta)成立之际,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认为,上海设计领域从业者应当兼具开放的国际胸怀、前瞻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他说:“元宇宙研究会的成立旨在发展全新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研究思路,搭建国际元宇宙研究和设计人才交流平台。”

他用富于启发性和开创性的设计哲学指引设计业的创新发展,并在诸多项目上得到了广泛而实践性的应用。

新时代赋予设计行业发展方向和机会

作为设计行业的资深学者,周武忠教授如何看待《意见》的出台,以及对设计行业有什么意义呢?他强调,这是一个值得上海广大设计界关注和思考的事,对城市和行业都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早在12年前,上海就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的称号。截至目前,全球能称为“设计之都”的城市只有10个,如德国柏林、加拿大蒙特利尔、韩国首尔、日本名古屋等。从国际上看,这是不寻常的,这是“创意”城市的标志,代表一个城市在设计领域所展现出的活力、动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得到了联合国认可。这昭示了上海开始真正有能力以这座城市所展现出的创新设计和文化魅力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以及推动世界的设计发展。

新出台的《意见》指明了设计要赋能城市建设发展,要引领产业革新,要真正在构筑人民高质量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不仅要感知这是上海政府寄予全设计界的希望,更要敏锐地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方向和机会。设计行业和设计人才在未来10—20年要不遗余力去实践奋斗和创新,完成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赋予的使命。”

文化为根基,创新为引领,科技为发展力

周武忠教授从事设计工作30多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在发展创新设计学科和城市建设中的设计实践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在本市创建“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过程中,应当彰显上海设计的特色与担当。

周武忠于1991年在扬州创办东方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现在的东方设计集团)。2001年,他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毕业,随后在东南大学任教,并跟随建筑与城市设计著名学者王建国院士从事5年博士后研究;2011年在东南大学负责设计学科;2013年起负责上海交大设计学科直至2017年创设交大创新设计中心,随后作为总牵头人参与《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研制,亲历了创新设计领域许多大事件。

他说,创建“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本是一个复杂工程,要求设计人具有一定的眼界与思想高度。设计不仅要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去注重整体发展、打造标杆,还要发掘和发扬地方优势。要做到3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文化价值为根基,二是坚持以创新设计为引领,三是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发展力。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设计要与文化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海要在建设国际设计之都中彰显特色,就要弘扬东方文化并能促进国际设计进步。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凝聚力,也筑就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和人民心中共同的价值理念。就像人们提到上海会想到东方明珠一样,上海国际设计之都的建设发展不仅要汲取国际上其他城市优点,更要走自己的路。只有以东方文化为根基,才算有灵魂。周武忠曾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立了“东方设计学”,这与国际设计之都的建设发展目标是不谋而合。

为什么说要以创新设计为引领?周武忠以上海交大设计学科发展为例,创新设计是一门以设计学为主干学科,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为支撑学科,依托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等优势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横跨艺术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理学5个学科门类“远缘杂交”,集艺术、科学、技术、人文、社会、商业等多重属性于一体,最具创新价值的学科群。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成立后,作为创新设计中心主任,他主持编制了《创新设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希望形成以设计学为中心,糅合“设计与产业”“设计与环境”双轮驱动的“创新设计”学科。

不容忽视的是,以创新设计为引领而发展的创新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价值。202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达到了2万多亿元,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而到2030年,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

科学技术为发展力是上海设计担当的重要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元宇宙、万物互联、实时传感、VR/AR、AI、3D打印等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建“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必须将设计与科技完美结合。要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好的产品和场景,以发展的眼光构建美好的世界设计新格局。

元宇宙吹来国际科学新风

“对设计行业来说,需要时刻保持前瞻性和对市场的敏感性。”周武忠强调,元宇宙研究会的诞生可谓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未来政策也有望推动元宇宙探索和布局。去年12月,《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周武忠认为,迈向新时代的创新设计是一个基于新思维、新理念、新思路的伟大战略。元宇宙是全球创新竞争的高地,为国际设计科学吹来了一股新风。设计人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元宇宙的新环境下迎接挑战,创建全新的设计逻辑、设计体系、设计方式。

“发展元宇宙是建设国际设计之都的新契机。” 周武忠说,《意见》中提到要“构筑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强调“加强科技支撑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国际信息化大都市,上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突出。元宇宙会是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发展元宇宙可以加速5G、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这些科学技术又会进一步推动设计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实现设计创新、生产销售、建造运营全周期数据闭环。

就像元宇宙研究会这个平台的设立,也是希望来自各个国家的科研院校能够和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寻求前沿技术的创新探索和突破,超前布局,加快元宇宙相关场景的创新和应用实践。

元宇宙在多领域的应用,对国际设计之都的建设会带来新的突破和无界。周武忠曾经在国际设计科学学会首届年会的“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整体设计”概念,即以人类为中心的整体设计思维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的设计理念。这在如何建设国际设计之都的问题上同样适用。元宇宙的到来,可以说为加速“设计”与“产业+生活+环境”的融合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

“以设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是建设国际设计之都的重要内容之一。元宇宙相关场景的创新和应用一定会发挥重要价值。对设计人而言,可以通过对元宇宙虚拟世界进行场景和内容的设计创造,提升数字内容原创能力和设计美学水准,将元宇宙产业与旅游、商业、传媒、文化艺术等内容结合起来,应用到城市空间和人类美好生活中去。

例如,利用元宇宙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可以打通线上线下,加强购物空间美学设计和消费者服务互动,提升街区线上品牌、线下市民消费和休闲体验。设计人可以聚焦文旅项目,打造新时代的虚拟数字化文旅打卡点,发展城市全域旅游,强化城市品牌形象。“元宇宙产业与创新产业资源对接,定将打造一批行业标杆设计和应用,为建设国际设计之都创造新的支点和引擎。”周武忠说。

周武忠透漏,东方设计论坛今年的主题就与元宇宙相关。东方设计论坛已经连续举办7届,成为设计界品牌活动。自2016年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开始,每年由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设计学院)和创新设计中心承办,每届确立一个主题;并以该主题为名申请国际会议,报教育部国际司批准。历年会议主题包括“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东西方设计比较”“东方设计与乡村振兴”等。2022年第八届论坛将以“元宇宙与创新设计”为主题进行举办。“说来也是机缘,30年前,上海交大老学长钱学森先生以‘灵境’命名了今天的元宇宙,被尊为‘元宇宙之父’。今天,我们能有机会以元宇宙为题进行研讨,以表纪念。”周武忠说。

“国际设计之都建设”需要开放合作聚力创新。周武忠希望依托东方设计论坛推动“世界设计走进来,上海设计走出去”,通过国际设计交流平台,推动设计学科的认知、发展,探索“设计+”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贡献设计的力量,成就设计学人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