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不仅有工匠精神,还有创新精神”

光明日报报道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召开了主题为“技能强国,创新有我”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信祝贺,贺信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先进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金平在认真学习贺信后,表示倍受鼓舞。“科学创新往往产生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而掌握和运用好高新技术,需要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贾金平说,“如20年前我申请基金时的基因芯片和PCR扩增技术,还属于生物科技的前沿,现在已经在医院及核酸检测中普遍使用,更需要从事该技术的劳动者勤学苦练、熟练掌握其中技能。”

高校教师要上好课、做好科研,实现教书育人、创新育人。在贾金平看来,课堂教学者也有“教书匠”之称,匠者,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和勇于创新,三尺讲台似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人满腹经纶,课堂上却不受欢迎,这就更需要我们备好讲授内容,练好讲授技能。”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江来表示,作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校教师,深深体会到,“探索”不仅需要有好奇心驱使的激情和开拓精神,也同样需要有“十年磨一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和对梦想的长期坚守。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我们PandaX暗物质研究团队的每位科研工作者,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在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先后研制了三代高灵敏度的液氙探测器,对暗物质的性质多次取得国际领先的限制。”刘江来说,“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能够率先发现暗物质信号,为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全国模范教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先林表示,对“大国工匠”可以有多种解读,他认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崇尚和推动创新应成为每个人的追求,更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使命,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贺信中的这八个字掷地有声。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如竹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都被看作世界加工厂,貌似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这次的大会主题不仅有工匠精神,还有创新精神。

“我的学科是制冷与低温工程,十年前我们为世界上近70%的制冷空调产品来源于中国制造感到自豪,近十年来,我们中国制冷空调业已经逐步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功不可没。”王如竹说,“未来,我们要以‘不仅有工匠精神,还有创新精神’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更进一步,尤其是要在国际制冷低温领域书写交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