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文明

人民论坛网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什么是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衡量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什么?这是我们认识、理解、把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问题。文化强国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和比较性命题。它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历史的文明进步中才能找到答案。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答方向:“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建设文化强国正是“国之大者”。

两千多年前,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国家制度文明

人类社会是由文明建构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和进入某一文明发展阶段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国家和民族,一种是向人类社会贡献人类发展所需要的文明产品的国家和民族,另一种则是接受、享受、被分配到文明产品的国家和民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性正是由它向人类社会提供的文明产品定义的。

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整体性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塑造期——对此前所创造的一切器物文明形态加以总结、概括、提炼,将之上升到精神形态、观念形态和制度形态,这就是春秋战国和秦帝国时期。这是一个需要文明的照耀而产生了照耀性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后来被西方学者称之为文明的“轴心时代”。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还有《诗经》《楚辞》等等,它们为中华文明的腾空出世举行了一个集体性的奠基礼。“仁爱”“无为”“法治”“非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等,诸子百家向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何为文明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文明的辐射性时代。它让中华文明迸发出耀眼光芒,从此照亮和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方向。它建构和塑造了中华民族整体人格的文明性,把中国建构和塑造成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拥有最为悠久文明的民族。可以说,没有诸子百家的文明性塑造,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文明觉醒的时代,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拥有过的文化强国的时代。这个能够与西方文明比肩的东方文化强国,曾经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保持过很长一段时间。浩如烟海的中华文献典籍承载着延绵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

经典的现代化理论倾向于认为西方经验是现代化的范本,把欧洲的发展当作标准,只查询其它社会为何偏离。但现代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的出现,远早于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而其在欧洲的出现,则晚了整整1800年。国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最早的制度性文明形态和文明成果。即便被称之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希腊和罗马,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也不及中国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如要研究国家的兴起,中国比希腊和罗马更值得关注,因为只有中国曾建立起符合马克斯·韦伯所定义的现代国家。正是在人类文明史的意义上,福山“把中国当作国家形成的范本”。在这里,所谓“范本”就是一种可模仿、可复制的文明形态。

文明只有凝结为一种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才能使文明获得其繁荣发展所需要的自我保障,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的双轮驱动,彰显和保障了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遭遇挑战,受到威胁,将会危害到文明的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在维护和塑造文明安全。三星堆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2021年出土的大量三星堆文物证明,远在4000年前,古蜀国文明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但古蜀国文明在历史中被长久地埋没,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以制度建构为核心和以思想体系为载体的精神层面的文字符号形态的文明表达体系。

图强求变,是文明发生的规律。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图强求变,向世界贡献了中华文明;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图强求变,向历史贡献了新文化运动,向世界贡献了中国共产党,也为今天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基础上的,来源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求索的一种新文明形态。

文化强国建设必然会遭遇到强国文化的堵截。地缘政治竞争不可避免地同时成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能否赢得地缘政治竞争环境下的文化竞争,取决于中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世界留下这样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形象:它不仅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承担作为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的文明责任,还要能够在当下各种意识形态激荡中坚持自我的精神活力(这种精神活力完全取决于中国对自己和对世界关系责任的文明性认识、理解和解读),从而在人类社会需要新文明支持的时候提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近百年来,美欧向世界提出了一个文明更新的新课题

毋庸讳言,当今世界,美国是一个文化强国。从工业文明时代到二战前,整个人类文明的世界秩序是由欧洲文明提供的。欧洲文明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的积极成果,在思想文化和科学艺术领域,曾经登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二战结束以后,欧洲和世界文明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美国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体系,这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的国际制度体系、经贸规则体系、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等。不仅如此,美国还向世界提供了大量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成果和思想成就。虽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也曾经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体系,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但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文明并没有延续下来。苏联的解体曾经使社会主义文明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遭受重大挑战。

冷战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人类文明形态不同的方向性选择以及由此展开的博弈。与以往不同,冷战第一次使得两种不同性质和价值的文明之间的博弈具有了世界性。冷战的结束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福山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所以提出“历史的终结”。而亨廷顿则看到了隐藏在意识形态冲突背后的深刻的文明冲突,他强调的是“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虽然这两种理论都曾遭受广泛的质疑,但它们的价值在于,都指向了一种人类文明更新的历史发展新趋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怎样的文明背景?社会主义文明如何克服困境,开辟新道路、新形态?这些事关人类文明更新与变革的重大命题被揭示出来。

马克思主义形成、诞生于资本主义文明内部,它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把它发展为一种实践,并且创造了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苏联是整个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洲文明有着天然的一体性。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方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它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和文明体系。

资本主义文化和文明正遭遇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度”的挑战,如何回答和应对这一挑战,不仅关乎资本主义文明更新的发展走向,而且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包括社会主义文明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明追求是以西方文明为榜样、为指引的。从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都是西方文明向世界贡献的文明成果。借助于现代西方文明体系提供的文明指引,立足于中国社会改造、民族复兴与革命的实际需求,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逐步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形象和弱国地位,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一场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运动。这百年未有之文明大变局,从根本上挑战了原有的文明生产体系。原有的用以解释人类文明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知识和知识生产体系,在这深刻的、文明更新的历史性演变中开始动摇,已经不能回答人类正在面临的一系列文明问题,不足以胜任文明更新的需求。人类文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挑战。而正是这样的挑战,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方向和历史轨迹。

面对文明对抗显著、政治冲突加剧的现状,面对人类文明更新提出的对整个知识体系更新的历史性需求,如何实现整个知识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与更新,克服对传统的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知识和知识生产体系的路径依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回答、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设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标准:向人类提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世界需要一种新的文明指引来克服与摆脱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困境。中国能否在这一深刻变革的历史现场中,向世界提供一种包括制度体系、规则体系、价值观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在内的一整套的文明体系?这将成为中国是否建成文化强国的标志。

新时代中国应当再次向世界提供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是一个大国,大要有大的样子,强要有强的标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挑战,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提供能够为全世界所用,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公共产品,这个公共产品就是超越于人类社会现有文明之上的新的文明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比文化大国更高的文明性要求。文化大国可以表现在规模和体量上,而文化强国一定是质量上的。这个质量是以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时段来衡量的。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就是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向世界贡献了哪些新的文明成果。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文化强国目标。这是一个文明性目标。“十四五”规划中所有有关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都是建筑在这一战略目标基础上的。

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最具说服力和范本意义的指标。今天的世界不仅是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竞争的时代。一种价值观文明只有当它转化为和表现为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文明实践方式、生活方式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一种范本,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模仿的文明形态。如何处理和建构大国竞争时代的文化、文明关系,是中国正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西方政客频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意识形态攻击,这恰恰印证了中国正在实践着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文明程度的同时,也在被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世界开启了文明更新的进程。所谓“中国威胁论”,其实就是“资本主义文明危机论”。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实践的成功经验,正在有力地回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它的否定。中国以自己全部的成功经验,向世界展示了起源于欧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理想是怎样在中国转换成一种东方文明的实践性文明形态的。这是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在欧洲退潮了,但是却在中国充满活力地生存着、发展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文明理想因中国的创造性实践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形态和生命价值。社会主义中国文明化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文明是可以而且应当互相借鉴的。但是,当今世界的文明运动是不平衡的和不平等的。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只要求中国遵循“基于规则的秩序”,向西方文明看齐,而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则从来也不借鉴中国的文明成果。这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运动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在中国的学术生产体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这种片面性需要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加以深刻纠正。

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全面、系统、整体性地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给予理论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并赋予其全新的理论生命形态,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普世性价值。一部属于世界文明史范畴的“新共产党宣言”正在由中华民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书写。全球化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把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的了”,具有了世界文明的意义。这种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在由中国在自己的文明基础上以自己的文明方式创造性地开拓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一个“文明新形态”的新视角。建设文化强国是一场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巨变,它不仅集中刻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的特殊规律,而且准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清晰地宣示出来。

当前,中国不仅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有不少被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集团“卡脖子”的情况,而且在文化和文明建设上也存在不少软肋和短板。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中国正在遭遇三重挑战: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中国化、社会主义文化矛盾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的全球化。这三重挑战构成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克服的文明挑战和必须跨越的文明鸿沟。对这一挑战的克服和对这一鸿沟的跨越,恰恰赋予了中国再次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建作出较大贡献的世纪机遇!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个灵魂最终都是通过一整套核心价值观思想体系表达出来的。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更是一个呼唤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这种新文明形态不仅是指新经济形态、新科技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指新思想形态,一种新文明思想知识体系。提供一种文明,就是塑造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人格作为人类可追寻的榜样。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处在相互隔绝时期创造的一种文明样式。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依赖、互相融合的新文明态势。虽然当今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文明体系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竞争,但是,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在这个过程中向对方“借火”,都试图用对方之火燃烧自己,从而实现凤凰涅槃式的再生,并超越对方,指引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新战略时代,中国则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战略交战方。中国不想争霸,也不想称雄,中国只是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中国要走进和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为世界、为整个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把我国标准、规则、理念推出去,逐步形成一套带有中国印记的多边治理规则”,“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明力量发展的世界取向。为世界制定规则,为全球安排秩序,为人类提供思想。在这一点上,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就是说,中国应该向世界提供包括制度、规则、秩序和思想在内的一整套文明体系。向人类文明贡献它的变革所需要的整个新文明知识体系。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战略界、政策界不仅为自己、也应该为世界设计规则、为人类生产思想,为文明提供指引和方案。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以来,中国全面吸收借鉴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知识生产体系的许多标准,都作为自己“与国际接轨”的文明尺度,也作为衡量中国学术成果的标准。但目前,中国标准被美国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冠以“原理”而写进美国和西方世界教科书的例子还少之又少。

制度文明、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所有理想与价值追求,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沉淀形态。国家是制度文明的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的表达方式。两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向人类文明提供了一种现代国家的范本。而今,当人类社会、人类文明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文明更新的艰难选择的时候,中国能否再次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新国家范本、新文明形态?这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期待和期盼!这将考验中华文明的全部智慧!某种程度上说,当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激烈的战略冲突与对抗,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选择的比较优势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写进了联合国的决议,文明互鉴、文明共赢正在取代文明冲突、文明对抗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的新共识。

国之大者,文化江山。怀柔远人、和谐万邦。如何把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转化为一整套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体系,转化为一整套具有普遍的文明意义和文明价值、可复制的文明范本,就像当年中华民族把马克思主义、把十月革命作为拯救中国与世界的范本一样,成为人类文明更新的世纪范本?这就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作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中国的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生产体系和知识体系正在进行深刻的代际更替、代际转移和代际创造。这是一个深刻的文明代际转化和更替的伟大历史进程。2035年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那个时候,中国将盛装步入人类文明新舞台的中央。

作者:胡惠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