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诺奖首度“花落”疼痛领域,“这是对镇痛的高度肯定,也是医学文明的里程碑”[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诺奖首度“花落”疼痛领域,是医学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晚揭晓。今年奖项授予戴维·朱利叶斯(DavidJulius)、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两位科学家在过去 15 年开拓性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类感知疼痛和温度的机制,揭示了隐藏在疼痛敏化现象背后的机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基础研究、医学研究领域专家解读,“诺奖首度‘花落’疼痛领域,是医学文明的重要里程碑。麻醉领域中,镇痛、镇静和肌松是三大要素,诺奖正是对于‘镇痛’发展的高度肯定。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将为解决多种疼痛药物靶点乃至人工智能模仿触感等带来启示。”
研究“躯体感”,并不是一件冷门事
“我本身是研究疼痛的,今天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激动,这是疼痛领域首度摘得诺奖,对我们相关学界研究非常鼓舞人心。”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清见告诉记者。
机体与外界接触有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两位诺奖科学家研究的是可以更近距离认识世界的“躯体感”(触觉),并在各自独立研究领域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为与触觉相关的生理疾病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韩清见解释:上世纪80年代,朱利叶斯用当时比较新的方法表达克隆寻找五羟色胺的受体。十几年后,他继续用这一办法寻找辣椒素受体,并于1997年找到了辣椒素激活的蛋白质分子VR1。朱利叶斯后来陆续发现VR1家族的其他受体,新发现的TRPV1及相关通道,目前已成为新型止痛药研发关注的靶点。
这一新发现看似很“冷门”,其实与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曾在杜克大学做博士后的韩清见介绍,自己研究小儿自闭症会有痛觉缺损,基础研究进一步发现,也与TRPV1有关。此外急性瘙痒(如荨麻疹患者等),深究原因是机体组胺激活来TRPV1通道,导致瘙痒症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俞卫锋也补充, “疼和痒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很多人讨厌痛感,但它其实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人类对于疼痛的逃避反应,对生存是不可或缺的。”
新发现是“最热”疼痛药物靶点方向
另一位诺奖得主帕塔普蒂安则更致力于寻找机械力受体。专家解释,人类触觉其实会引发皮肤振动,其他机体系统里同样也会有反应。联系到疼痛,本来不疼,发生了神经病理性病因,就会出现强烈疼痛。帕塔普蒂安找到了诱发疼痛的“机械敏感通道”,这一通道同样被视作药物治疗靶点。
韩清见说,两位新晋诺奖得主找到的两个新发现——TRPV1、PIEZO,都是目前全球实验室和药企争相研究的疼痛药物靶点。这其中,TRPV1拮抗剂被证实治疗疼痛是有效的,但它会影响到体温,尚未实现最理想状态。
TRPV1出现后,一系列新型的拮抗剂、激动剂都陆续诞生,改变了临床上只能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局面。俞卫锋进一步解释:阿片类药物是“天使”也是“魔鬼”,虽然镇痛效果好,但对于神经系统有广泛影响,容易产生抑制呼吸、呕吐、尿潴留等诸多副作用。
针对TRPV1研发的药物,则能精准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上,避免药物成瘾和大量副作用,对于未来开发新一代麻醉镇痛药物还将有可持续的重大价值。
后续也将启发人工智能模仿触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军则介绍:人体外周感觉对于疾病发展、诊疗都有重要意义,除疼痛、压力之外,人体感受到的酸、麻也是来自神经末梢的感受。“一些临床患者因为反应迟缓或缺失,就会跌倒、影响行走等,还有一些顽固性疼痛患者,便是传感器异常。”
刘军说,两位诺奖科学家的研究除了对靶点、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之外,也能为相关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理论作用。他具体阐述:一则能模拟高危环境,如温度和疼痛的关系,从而避免人群处于危险环境中。二则能为盲人、烧灼伤、四肢缺损患者等部分感觉缺失的人群,提供辅助的单一或复合感觉模仿。
在专家看来,如今一些机器传感器仍然较为粗糙,通过进一步研究触觉、疼痛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后,或将大大提升此类人群的康复状态和生活质量。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