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品物游心: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展开幕 讲述古人文房之志[图]

光明日报报道 俯仰天地间,乘物以游心。9月24日,筹备一年多的“品物游心——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主题展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拉开帷幕,用沉浸式展览讲述古人文房之志。

1.jpg

(品物游心——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主题展览 摄影: 魏娜)

江南园林、一方书斋、一隅小园,此次展览以创新的沉浸式方式,将传统古建和装饰纹样的元素融入展厅,营造文人生活意境。观众穿梭在白墙黛瓦之间,竹影徐徐,叠石参差,跨时空感受古代文人的文房之志、艺文之作、格物之趣。

2.jpg

(展厅 摄影:周思未)

穿过一面白色砖墙,展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古代非常重要文房用具——水注,这个青蛙形水注是重点文物。”上海博物馆展览策划、工艺部主任施远向观众讲解,“古人认为蟾蜍是太阴之精,水的源泉,因此蟾蜍形的水注寓意读书人可以文思泉涌。”

3.jpg

(青蛙形水注 摄影:魏娜)

此次展出的125件/套文物源自上海博物馆馆藏,涵盖家具、文房用品、书画、古籍、等各个门类。展品中如黄花梨夹头榫画案、郑燮盆兰图轴、蓝瑛煎茶图轴等都属珍品,还有陈洪绶铭端砚、周乃始竹刻蕉阴读书图笔筒、景德镇窑青花蛙形水注等不同形制的文房用品也极具艺术价值。

展览特地遴选了交大校友、文化大师李叔同的三件书法作品。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李叔同第一次接受近现代知识教育的学校,是其实现由传统士子向近代知识分子身份转换的重要阶段,对其人生道路和学术成就影响深远。

“这次交大与上博的合作,将以往散落在博物馆各个展厅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整合,针对特定的人群和主题来讲述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次将综合性的展览送进大学校园。”施远说。

“展览从还原书斋生活破题,通过读物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呈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雅生活与精神旨趣,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

当日,经过一年多筹建的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档案与文物保护技术室于当日揭牌成立,未来将重点开展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保护技术室的二期建设也正在规划中。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理念,在重点提升校内各文博场馆软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和深化与国内一流博物馆、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致力打造文博事业新格局。2019 年 11 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期在学术交流、展出宣传、文物保护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双方优势力量和资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一代人文素养、精神品格的滋养和熏陶。此次“品物游心——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展,正是双方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5 周年之际策划推出的一场人文盛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