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申城校园红色印记|他是上海交大第一位中共党员烈士,牺牲时年仅31岁[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其“亦师亦友”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柳亚子,怀着沉重心情写下诗句:指天誓日语分明,功罪千秋有定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松江区、上海戏剧学院共同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侯绍裘》上演,用艺术手法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侯绍裘在碰撞与冲突中思考中国革命进程,并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这也引发了民众对革命先烈侯绍裘的广泛关注。

【从立志实业救国到投身革命洪流】

侯绍裘,字墨樵,1896年出生于上海松江。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文笔极佳。1918年至1920年,侯绍裘就读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时名),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他奋发努力,勤学苦读,渴望用所学知识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凭借优异成绩,特别是以《论气》一文获得全校国文大赛第二名,侯绍裘赢得了国学大家唐文治校长的赏识。

然而,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越来越多爱国青年忧国忧民、救国图强之心与日俱增。随着“五四”运动席卷全国,交大校园也不再平静。1919年5月7日,交大学生约600余人奔上街头,参加在校外召开的国民大会。侯绍裘走在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与其他同学一道手执旗帜,高呼“还我青岛”“声讨卖国贼”“誓死力争”等口号。同时,侯绍裘发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带领寝室室友、同窗好友等人参加抵制日货声援活动,宣传提倡国货理念。此后,侯绍裘与许多交大同学一起投入上海学联和全国学联的工作,并逐渐成为当时最积极活跃的领袖人物之一。

“五四”运动之后,各种进步思潮从四面八方涌进交大校园。侯绍裘与赵祖康、高尔松等人创立了面向广大劳动群众和市民的通俗出版物《劳动界》,该刊与交大学生会主办的《南洋日刊》是“五四”运动中学生界最早发行的刊物,旨在反映劳工生活、倡导平等理念、唤醒阶级觉悟等。侯绍裘在组织学生运动和筹办工人刊物过程中,思想认识也逐渐觉醒和发生转变。

【依托交大开办工人义校】

经过“五四”运动,侯绍裘看到了工人大罢工所展现出的顽强精神和强大力量,并开始关注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他意识到学生们口号式的宣讲,开始能吸引一些社会关注,但由于劳工大多缺乏文化,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常识的救国主张不甚理解,甚至渐生厌感。侯绍裘坚定认为,“中国的社会程度和民众知识实在浅薄低下”,需要通过教育来开启民智。

1919年夏天,侯绍裘与同学赵景沄等人开办了南洋义务学校,探索把办工人义务学校和开展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南洋义务学校的教员由彼时交大在校学生担当,他们自编自写教学大纲和讲义,以义务学校为阵地来唤醒更多民众共同反抗黑暗的社会。学校先是借用交大校外两间宿舍作为教室,学费书费一律免除,办学经费则由交大学生会支持。1921年秋,义校校址几经变更后,在当时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张铸支持下,重新搬回交大校外宿舍,并得到蓬勃发展。

以侯绍裘为代表的交大学子通过参与义校办学,用进步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头脑,推进了中国人摸索深入工农以开启民智、走进工人以改造社会之路。侯绍裘也由此走出书斋校园,选择了投身于疾风骤雨的革命之路,从一个爱国青年转变为一名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战士。

【“四·一二”前就义于秦淮河】

1923年秋,在恽代英、邓中夏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侯绍裘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侯绍裘与恽代英并肩作战,共同指挥上海各大学学生游行示威,承担领导上海学界投入这场爱国反帝运动的艰巨重任。

在革命实践中,侯绍裘成长为上海和江苏两地群众运动中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然而,1927年4月10日晚,侯绍裘在南京召集中共干部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先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然后许以“江苏省政府主席”职位。面对威逼利诱,侯绍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27年4月11日,也就是在“四·一二”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对侯绍裘无计可施,竟残忍地将他装入麻袋,活活捅死,其遗体被投入秦淮河。

侯绍裘烈士牺牲时年仅31岁,其“亦师亦友”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柳亚子,怀着沉重心情写下诗句:“指天誓日语分明,功罪千秋有定评。此后信陵门下士,更从何处觅侯生?” 交大第一任共青团团支部书记陆定一同志称,侯绍裘是“一个立场坚定,并且极有才干的共产党员”。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这是侯绍裘27岁时写下的人生诺言。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为“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英勇献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无数像侯绍裘这样的交大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甘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把青春生命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并继承发扬下去。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