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百年学府第一个党团支部怎样诞生

解放日报报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沪上高校也铭刻着红色印记。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发表上海高校党史校史与思政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挖掘校史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作为一座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也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党团支部的高校之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交大的党团组织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旺盛活力,带领青年学生投入爱国运动。

为更好地纪念交大第一个党团组织的建立,彰显党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百年历程,铭记交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救国救民、建国强国的坚定足迹,交大第一个党团支部纪念碑近日在徐汇校区落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党成立后高度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宣传并发展组织,马克思主义悄然进入交大(时名南洋大学),给接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青年带来思想指南、精神动力和革命勇气。1925年4月,电机系大三学生张永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交大第一位学生党员;5月,即将毕业的电机系学生顾谷宜入党。他们先后编入党在徐家汇地区的第一个组织——中共徐家汇支部,负责学运工作。该支部上级负责人是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成员全部来自交通大学和同文书院,实际是两校的联合支部。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五卅”运动,绝大多数交大学生投身其中。此时,共产主义不单是理论学说,更转变为进步青年学子的坚定信念,这为中国共产党在交大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底,在中共上海区委和徐家汇支部的指导下,交大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党团组织——中共南洋大学党团支部成立,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之一。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张永和,团支部书记是陆定一,支部当时有8名党员,分别是张永和、陆定一、周赞明、费振东、竺延璋(祝百英)、陈育生、夏清琪(夏采曦)、周志初。他们是红色的火种,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极大启发了青年学生的革命自觉。

交大的党团支部成立后,经常组织各种政治时事演讲,邀请共产党人恽代英、施存统、杨贤江等,还有国民党元老叶楚伧、邵力子等到学校发表演说。在学生中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广泛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团员。在校外,他们主动参加徐家汇地区的工农运动和上海学联发起的多项活动,领导青年学生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许多重大事件,队伍规模逐渐扩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交大党团组织遭到破坏,被迫转为隐蔽状态,开展艰苦的地下斗争。

他们通过举办读书合作社和“社研”小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知识青年中的宣传与传播,为青年学子在黑暗中打开一扇窗口,指明人生奋斗方向。交大的党团组织领导交大学生三次赴南京请愿、响应“一二九”运动、组织护校运动等一系列进步行动,学校也被誉为沪上的“民主堡垒”。

这是一段令所有交大人为之骄傲自豪的光荣历史。8位优秀的交大早期共产党员在革命熔炉淬炼中,选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生,其中陈育生、夏采曦、周志初三位同志英勇牺牲。交大党团组织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表现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落成的交大第一个党团支部纪念碑将与徐汇校区一座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的建筑风物一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所蕴含的蓬勃力量。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