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五四青年节,这堂沉浸式思政课开讲——上音携手复旦交大共唱《长征组歌》[图]

1.jpg

三大高校学子同台共唱《长征组歌》

上海青年报报道 5月4日晚,上海音乐学院联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校共同在上音歌剧院演绎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为庆祝建党百年和长征胜利85周年,唱响了沪上青年学子的心声。

三大高校青年学子同台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庆祝建党百年重大创演项目”之一的上音复排新时代版《长征组歌》,2020年首演以来就得到公众高度关注。5月4日晚,作为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五四青年节”的特别演出,这台节目由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特别携手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共同在上音歌剧院呈现,三大名校的青年学子通过这部红色经典,共学党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唱响庆祝建党百年赞歌。

《长征组歌》创演于1965年,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与厚爱。作品高度融合了各类音乐体裁,采集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演绎时将西洋乐队与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以及板胡、二胡、琵琶、竹笛、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融合起来,是一部真正的音乐史诗。

上音复排的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一方面原汁原味保持作品的经典风貌,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做出适当的创新,体现了上音特色,融入了上音的学术和实践优势。自去年10月正式公演以来,它已引发巨大轰动,也引起了沪上兄弟院校的关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曾表示,上音复排的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欢迎大家都来演,让经典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承”。

“上海之春是人民的节日,我们也愿意和上海其他高校的年轻学子一起,共同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唱响年轻人的心声。”廖昌永在演出开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校合作的形式,一经提议,就很快达成了。”

“这两所高校都是985顶级高校,作为综合性大学,他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和我们合作,也是考虑到当下人文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方面,有更大的作用。”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说,上音不再只是过去行业性很强的学校,而是已经变成了开放的、包容的、面向交叉学科的更加自信、更加有开拓胸怀来走向教育的空间,走向社会服务的空间。和这些综合性大学“交朋友”,也可以让上海的人才培养,更趋优化。

据悉,这次演出阵容强大: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70人、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98人、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38人、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25人,两百多位青年学子同台,极具意义。“这场演出特别安排在了五四青年节,成为沪上青年学子团结一致,致敬先辈同龄人、为新时代讴歌的一次积极尝试。”三校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创新模式,未来仍将借鉴,共同助力上海文化建设。

携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封回信,也在上海各大高校青年学子中掀起了学习热潮。此次,三大名校共同演出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也是响应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年学子提供鲜活的四史学习素材,携手共走新时代的长征路。

此前上音自己排演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时,是师生一起学习四史,廖昌永说,“我们的每一场彩排、每一场演出,都具有向革命先烈致敬的仪式感。我们希望上音学子一边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一边学习我们老一辈音乐家们的创作精神,将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践行高校‘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平台。”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都将此次合作演出,作为生动的思政课来安排的:复旦大学近年来,一直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而上海交大一直让思政课和美育相结合,学校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接到演出任务时,我注意到这是新时代版的《长征组歌》,我觉得这也是提醒我们不能忘记红军长征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参与演出,是一种沉浸式的思政课,比普通的思政课,更能深刻地体会长征精神。”复旦大学合唱团的谢子璇同学说。

上海交大交响乐团的严格同学说:“《长征组歌》是有故事性的。以前也听思政课老师讲长征的故事,但感受肯定没有自己参与演绎长征故事这么强烈。这次在排的过程中,其实我知道我们交大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去查党史、去了解肖华将军当时写这些词包括后来4位作曲家写曲的那些故事,包括《长征组歌》几个版本的变化等,还有同学专门做了这样的汇报。整个过程,我们交大同学发挥了‘科研’精神,思想觉悟上都得到了提升,这是最大的收获。”

三校通过《长征组歌》,同上一节思政课,更是上海一次创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完成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而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知名高校,他们共同将教育成果积极融入社会,展现沪上青年学子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必将为百年大党带来新时代的蓬勃朝气和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