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从李大钊之师纪念碑座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件,125年校园首现这些镇馆之宝

1.jpg

如果你见过了钱学森就读期间做过得分96分的水力学试卷,那么你一定还想看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文俊院士求学期间的成绩大表。除了静态原件,还有动态视频:1926年的大学师生什么样?看看这部目前所知反映中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吧。

2.jpg

4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历经3年多建设布设、在闵行校区“紫气东来门”新落成的文博楼。在此处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陈展面积2350平方米的新校史博物馆里,近460件(套)档案、文物和珍贵文献,1200余张照片,20余段影音资料,忠实记录这座跨越3个世纪老牌校园的历史沧桑。

3.jpg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藏品都是首次对外公开,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交大创始人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101卷(1939年),李大钊之师、南洋公学师范生白毓崑烈士纪念碑座,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天鲸号”挖泥船大模型等……不妨盘点一下,六大“镇馆之宝”——

4.jpg

【交大创始人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101卷(1939年)】

5.jpg

1939年思补楼刻本《愚斋存稿》(101卷),沉甸厚重,刻工精细,印制考究,是难得一见的善本。由盛氏后人选辑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宣统三年(1911)期间形成的奏稿、电奏和电稿等珍贵文献,汇编而成。

它不仅是研究盛宣怀实业、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交大创始时期的珍贵文献,内收办理南洋公学的奏折24份,被列为镇馆之宝之一。藏品由盛宣怀之孙盛毓凤先生捐献。

6.jpg

【赵祖康交通大学毕业证书(1922年)】

7.jpg

毕业证书主人是交大杰出校友赵祖康,192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公路建设的先驱人物,主持修建滇缅公路等。1949年任民国政府“末任”上海市市长,把一个完整的上海交给了人民手中。证书由其子赵国通、赵国屏捐赠,是1921年交通大学定名成立后首批颁发的学生毕业证书,见证了交通大学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赵祖康中文毕业证书四边以麦穗花纹进行装饰,证书左方钤有“交通大学校之关防”的印章字样。底部刻有小篆体的“交通大学毕业文凭”,正文载有毕业生的籍贯、年龄、学科、学位等信息,落款写着茅以升、罗忠忱等民国工程教育巨擘的亲笔签名和印章。与晚清时期的毕业文凭相比,已经褪去了科举的味道,比较接近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毕业证书。

8.jpg

【南洋大学师生教学与生活无声影片(1926年)】

9.jpg

这是关于1926年交大师生的无声电影纪录片,是目前所知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专题影片。

1926年10月,南洋大学(1922年至1927年交大校名)举行了隆重的30周年校庆活动。一位经营电影公司的校友吴性栽先生,怀着饮水思源的情怀,主动为母校30周年校庆活动摄制了无声电影纪录片。影片取名《OUR COLLEGE LIFE》(《我们的大学》),时长10分49秒,全面记录了1926年学校电机、机械、铁路管理科的师长形象、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体育运动、生活膳食等场景。影片完美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交通大学工科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0.jpg

【李大钊的老师、南洋公学师范生白毓崑烈士纪念碑碑文底座(1913年)】

11.jpg

白毓崑,字雅雨,1899年入南洋公学师范院学习。离校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教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是他的得意弟子,教其地理、历史课程,是李大钊转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后来李大钊对为革命断头流血的恩师非常崇敬,曾写文章哀悼致敬,也以身相许于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爆发后,白毓崑领导了“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起义失败后被俘,就义前清军让他跪下,他说“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视死如归,惨遭砍腿、断头的酷刑,英勇牺牲。在交大同班同学张相文料理后事时,从他的口袋找到一首绝命诗,最后一句是“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凛然之气,壮烈之举,可谓是交大“夏明翰版”的《就义诗》。

民国政府成立后追授白毓崑为陆军上将。1913年,南洋公学同学会发起捐造了烈士纪念碑,同窗校友、弘一法师李叔同书写的烈士小传、赞文两篇碑文,被分别镌刻于花岗石束腰的前后两面,激励着历代交大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不息、奋不顾身。

1937年底,日军进占交大徐汇校园后,这尊纪念碑的碑身被毁,仅剩底部的花岗石束腰和基座的一部分得以幸存。这座刻有碑文的底座,经百年来风吹雨打,字迹稍显淡化,已移到新校史博物馆内保护性存放与展示。

12.jpg

【史霄雯烈士印刷革命宣传刊物的手推油印机(1949年)】

13.jpg

岁月的风霜,早已让这台手推式油印机显得老旧残破,但这段围绕油印机的往事却让人心潮澎湃。

史霄雯烈士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一直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 曾任学生化学学会会长,为人正直热情,深受同学敬重。1948年春,他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担任革命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就是用这台油印机,印制出来众多革命宣传材料,传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启迪了民智。如《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小册子,就是从这里上第一层油墨,在校内外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由于印刷、发行、宣传工作千头万绪,史霄雯口袋里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记录工作安排时间表,写着几点干什么,几点交什么。他睡眠很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常连夜刻出小册子,就是为了抓紧时间,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发到同学中去。 

史霄雯在校期间,还办了《生活壁报》《每日文摘》等很多进步刊物,“要一字一句刻出对反动派的仇恨,要一字一句刻出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他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用生命书写下的箴言。1949年5月2日,他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5月20日与交大英烈穆汉祥在闸北宋公园英勇就义,年仅23岁。烈士的遗骸现安葬于交大徐汇校园内。

14.jpg

【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年)】

15.jpg

杨嘉墀,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是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此奖章由杨嘉墀女儿杨西女士捐赠。

16.jpg

走过500米左右的长长展线,新校史博物馆还设计了多处场景复原、动态模型、魔镜墙、互动屏、大型投影等全新展示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交大党组织也走过了96年的不平凡历程。馆内的党史线,设有辛亥革命以来交大26位烈士的浮雕墙,1925年学校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的文献图片资料等。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表示,正如总书记所言“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