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樱花树下的思政课:赏“花”看“海”中党史教育更鲜活了【图】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3月30日报道  春日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云南大理州赠予的滇樱花如霞似云。3月30日下午,上海交大孔海南教授站在滇樱树下,现场向青年学子讲授“老人与海和樱”的故事,以一堂“沉浸式”思政课,带领交大学子感受滇沪情深,传承交大人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精神。

“我是1950年出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成长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我们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们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孔海南教授在课堂上说:“今天,我想带大家看看学校的‘滇樱园’和‘微型洱海’,给大家讲讲我所经历的,交大和云南的故事。”

“这是我前天早上在大理拍摄的滇早樱,在大理十多天前开花,现在仍旧盛开期,这批滇早樱是六年苗,移植第三年;我们引种的五年苗,移植第一年,明后年咱们交大的滇樱,也会同照片上一样盛开,我们一起期待!”看着精细维护的滇樱,孔海南满怀期待地说。

2.1.jpg

孔海南教授团队常年坚守大理承担洱海保护工作,交大定点扶贫大理州洱源县,双方结下了沪滇合作的深厚情谊。去年5月,七十岁的孔海南教授即将退休,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为美丽校园及环境学院在建的新大楼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和咨询园艺专家,孔老师得知大理樱花能够移栽上海,于是他开始积极联系大理当地政府与高校,本次大理州洱源县与大理大学向上海交大无偿提供60棵滇樱花树苗和10棵云南早樱花成树,进一步丰富交大的樱花品种至十四种。

据悉,本次洱源县首批捐赠的滇樱花树苗为两个品种:滇早樱和滇冬樱,每个品种三十棵,共计六十棵。其中洱源原产的"滇早樱"品种,胸径为8-10厘米,高度超过6米,单辨花型,粉红色,开花期为3月初。滇冬樱于12月底到1月初开花,重辨,大花,粉偏鲜红色,胸径4-6厘米,高度超过7米,是有名的“大理南涧樱花树"。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维护,这些樱花在交大校园悄然绽放。

除了樱花树,同样由云南大理州赠予的珍贵礼物海菜花和茈碧花也已种植扎根交大南苏园,塑造出“微型洱海”的和谐生态。“海菜花”是一种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濒危水生植物,它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在洱海一度难觅踪影。2019年洱海水质实现全年7个月Ⅱ类,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的海菜花又大量盛开,成为当地农户重要的“致富菜”,真正做到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美丽的海菜花,见证了洱海的水质变迁,更见证了一代代交大“治水人”的辛勤耕耘。

就在3月29日晚上,孔海南教授从大理返回上海,带来了对于水质要求更高、更为珍贵的品种——茈碧花,并在当晚也移种到了南苏园内,加入了“微型洱海”。茈碧花,是一种罕见的水生花卉,因主要生长在大理州洱源县的茈碧湖中,因此叫茈碧花,又叫茈碧莲。

“这次我们在仅存的三户专业茈碧花养殖户家中,找到的苗不足二十株,二位副县长带我特别到洱源县城区中心的巨大的不锈钢制茈碧花像前参观了,当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令人振奋的是,作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之一,洱源将设立茈碧莲保护小区,献礼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正如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不论生态环境治理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久久为功的事业,我们都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看着跨越千里来到交大安家的海菜花、茈碧花,孔老师满怀欣慰。

“听完孔老师的讲述,我最大的感触是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孔老师始终把自己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一直坚持奋斗,这恰恰是我们青年人最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前方的路很长,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永远是充满希望,永远美好的。”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宇博听完授课后感慨地说。

2.2.jpg

据了解,这次课程是学校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沉浸式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今年学校还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将党史学习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时间之中,让思政教育既有形覆盖,又有效覆盖,积极上好“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