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以创新思维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已经成为决定国家治理成败的关键。国家安全系数的提升,不是单纯的量变积累,而是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工作,用质的飞跃来保障国家治理的安全稳定度不断提升。

  制度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根本保证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过程中,将国家内在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治理优势和治理绩效。制度创新是制度优势显现的过程,制度优势也是激励制度创新进程的内在动力。近年来的国家治理实践表明,平安中国建设的制度创新,就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创新和发挥我国平安治理的制度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一,坚持与完善执政党总揽平安治理的工作体系。执政党对平安建设的方向引领、战略筹划、组织领导和推动实施,构成完整的环节链条,是平安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国家安全工作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需要在具体的平安治理场景中不断调适,以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可以落实落地落细。风险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安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呈现出跨界性、流变性和复杂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新形势,挖掘创新资源,探索新环境下如何创新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机制和方法。避免墨守成规,照本宣科,保持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是坚持和完善党对平安建设工作有效领导的正途坦途。

  第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平安建设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如果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有成绩都将一笔勾销。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中之重。要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需要秉持创新思维,在平安建设的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工作情境下,探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工作样态和实现路径。在战略引领、力量汇聚和集中治理等工作环节上,都迫切需要以创新思维和务实精神,探索如何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治理优势和治理绩效,实现促发展、保平安,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第三,坚持和完善平安治理的基本格局。党政领导,各方参与,共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共同体,是我国取得安全治理成就的制胜法宝。平安建设的基本工作格局,需要在运行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如何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知识深入人心,形成精神凝聚和治理共识;如何更加有效地协同执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机制,形成安全公共产品目标一致、力量汇集的合作生产机制;如何有效激发广泛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在平安建设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都需要克服传统思维惯性,打破各类禁忌,创造性地开发新机制和新方法。

  机制创新是平安建设的现实路径

  机制是制度运行和治理实践的路径,制度创新要靠机制创新来落实和维护。几十年来,我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国家安全治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治理机制,可以归纳为系统治理机制、依法治理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和源头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平安建设的机制创新可以围绕四个维度具体展开。

  第一,创新平安建设的系统治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安全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系统治理机制的创新,应当着力弥补平安建设工作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环节和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治理缝隙。通过平安建设的系统化运营,提升各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水平,完善沟通配合机制,增强体系化的整体治理能力。

  第二,创新依法治理机制。依法治理机制的创新,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的范围内,依靠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在明确法治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探索依法治理的领导路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将统一和标准化的法治原则与平安建设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硬法”与“软法”的结合机制,推动依法治理与人民群众权益保障的有机统一。

  第三,创新综合治理机制。综合治理是我国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经验,新时代呼唤创新综合治理的具体实现机制,完善和巩固党政力量统一领导,政法职能部门负责,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协商、协调、协作机制;摸索综合运用法律、政治、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多重手段,多管齐下的具体工作机制;处理好“情、理、法”等不同治理要素的关系,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实现路径。

  第四,创新源头治理机制。源头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固本强基,提高抵抗动荡的社会稳定度和抵御风险挑战的社会免疫力。将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起来,标本兼治,形成相互促进强化的良好工作局面。创新源头治理机制,还应当树立平安建设的全周期治理思想,明确社会生命体的治理理念,把分析感知和解决源头与根本性问题,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技术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有力武器

  治理技术是治理体制、机制的显性化载体,也是有效发挥体制、机制作用的现实工具。近年来,科技赋能为我国城乡平安建设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在科技赋能的体制与机制和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但是,科技手段介入平安治理过程仍然面临多种障碍,存在诸如技术治理碎片化、悬浮化、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平安建设的技术创新,应当推动科技赋能与公共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深度融合为目标的平安治理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环节中,推动科技赋能与公共治理的技术匹配。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监测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波堤,应当着力探索科技与治理技术匹配的实现路径,例如建立社区风险数据库等,实现科技与治理技术相互匹配与强化的工作局面。

  第二,在安全风险应对与化解阶段,构建数字平台与公共治理平台的嵌套联动机制。研究和总结上海“一网统管”、江苏“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创新实践,加强技术平台与治理平台的融合,探索嵌套联动型的平台治理模式。

  第三,在风险防控的善后恢复过程中,推动科技赋能与公共治理的流程再造。利用技术治理的倒逼机制,激发公共治理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实现平安建设的技术治理流程与公共治理流程有机融合。研究杭州等城市智慧化城市治理经验,促进安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平安建设能力的提档升级。

  第四,建立科技赋能与公共治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在安全风险防控的现实场景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围绕社区安全、城市运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平安治理重大风险领域,探索技术嵌入的在地化、社会化场景应用等工作路径。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彭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