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讲述解码生命的故事!《解码生命》(第二版)新书发布![图]

周到上海报道 《解码生命:从多视角看生命》(第二版)一书逾240万字,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教授领衔主编,云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耕耘多年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

1.jpg

20年前,贺林院士主编的《解码生命——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即《解码生命》(第一版),一经出版就备受关注。成为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书籍。

时隔二十年,生命科学领域以基因组学为引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发现、新的进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又到了需要对“解码生命”进行总结和展望并启迪下一轮创新的时候。如何把这些新的知识、新的变化梳理并展现给读者,贺林院士深感不是件易事。

全书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后续相关计划”、“基因组计划引导生物技术的强劲发展”、“当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及其拓展”、“基因组学的临床应用”及“生命的合成、人工智能及其他”5个篇章共50个章节组成,分为上下两卷,涵盖了基因组学、新医学、遗传咨询、表型组学、生物芯片、基因编辑、干细胞、合成生物学、植物学、化学、物理、工程学、法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和应用的方方面面。

特别针对今年的疫情,还加入了由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教授团队撰写的“病毒与宿主:对抗还是共生”一章。  

17位院士领衔,讲述解码生命的故事

2.jpg

本书包括了陈子江、施一公、蒲慕明、丁奎岭、樊春海、乔杰、黄荷凤等17位院士团队的工作成果展示,为读者搭建了概览“学术高山”的平台和空间。

贺林院士在第32章“新医学的提出”,开展诊疗工作应该把“老医学”的四大主板块——内、外、妇、儿全天候地与遗传学“捆绑”在一起。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技术和海量的遗传数据,基因组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与基石也延伸出更多地以组学为支撑的研究学科,在遗传咨询的纽带作用下与对应的临床疾病特征有机结合后,人类战胜病魔具备了可能。

陈子江院士协同乔杰院士和黄荷凤院士团队共同探讨了人类辅助生殖的遗传把控问题。

施一公院士团队梳理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经典案例及其技术发展,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微观的本质决定宏观的功能,解析蛋白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并且在临床药物的设计和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于当下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全方位深度融合的趋势,丁奎岭院士团队描述了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核酸形成新的生命实体的过程。从首例重组支原体 Synthia 到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合成直至单染色体酿酒酵母的构建,人类正在人造生命的探索中快速前进。

樊春海院士团队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和化学领域一个令人激动的前沿:将人工设计的核酸结构(DNA计算机)在活细胞和动物内组装并发挥作用,推动纳米诊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本书发布适逢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成立20周年,亦是该盛事的献礼之作。

作者:董川峰

图片:董川峰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