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长三角文旅产业人才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 (记者唐红丽 通讯员周枣)为提高长三角文旅产业人才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文旅产业人才交流合作,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三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等联合承办的“长三角文旅产业人才专题培训班”于12月7日正式开班。
在开班仪式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综合协调处处长邵二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分别代表指导单位、主办单位致辞。邵二郎首先介绍了文旅部人才培养总体情况,并强调,一要高度重视、确保实效。此次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具有丰富研究和教学经验的资深专业教授,各位学员要虚心聆听,认真领会,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积极展开沟通交流。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主要是长三角地区文旅部门的分管领导,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等的管理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交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要善于将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长三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本乾在致辞中表示,一百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和学院一直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城市文化、人文城市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人文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未来,学校和学院将会继续支持文旅产业、人文城市等领域的研究和培训活动,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出交大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培训是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高质量产业人才培养扶持项目之一,为切实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主办方邀请了多位在文旅产业研究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担任授课老师,并结合当前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对讲课内容进行了多元化设置。作为本次培训的开班第一讲,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刘士林教授做了题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刘士林提出,深入学习和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要与五年规划的战略性质、当前形势的重大变化挑战及中央对未来发展大势的分析研判充分结合起来,重点把握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作用;二是要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结合起来,重点关注有哪些变化调整,有哪些延续加强,把握住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内在逻辑;三是要与“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任务、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从国家战略规划的有机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主题和文旅产业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刘士林重点阐述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消费和文化旅游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总体背景下,不仅文化产业要坚持“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以优秀的文化产品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树立“以文促旅”的新理念,通过文化挖掘阐发,“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只有健康的文化旅游消费,才是文化消费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培训班在授课期间,各位主讲老师将紧密结合自身的研究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学员带来一系列的思想盛宴。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首席研究员、同济大学资深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王国伟主要从事城乡空间与文化产业研究,曾担任《文化苦旅》的策划人、《上海世博申办期刊》主要负责人,他的讲课内容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从“近人尺度”和“人文尺度”两个视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批判的标准和原则;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馆长姜晓云研究员是江南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曾出版多部江南文化有关专著,此次讲课主题为“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深入挖掘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渊源,提出打造新江南文化对于形成长三角区域价值共识和文化标识的重要意义;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英国标准协会PD 8101智慧城市专家组成员马娜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消费标准体系的负责人之一,此次培训她将从文旅消费数据的采集方法、标准化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解决我国文旅消费数据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旅消费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一晖是讲师团中唯一的业界代表,他和他的团队主要就文旅消费大数据中台专题进行讲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负责人、首席研究员张晓欢近年来专注特色小镇研究,从2018年起每年发布《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报告》,此次讲课主要围绕新时代特色小镇的创新性发展展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著有《走向文化创意时代》、《北京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此次培训他将重点探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河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刘涛副教授,担任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促消费政策咨询专家组成员,长期关注文化因素在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机制问题,此次主要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探讨人文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文旅产业研究部主任、上海杉达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懿玮则深入解读文旅标准化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最大程度减少聚集风险,确保学员的健康安全,此次培训将主要以线上培训的方式举行。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九位任课老师也会根据学员情况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和节奏,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增加交流讨论环节、丰富案例学习等不断加强学员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系上海交大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等签约共建的智库机构,也是国内较早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研究的机构之一。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委托项目《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理论研究》《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化和旅游消费报告》,杭州市文广局项目《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项目《上海市徐汇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区建设研究》等研究课题,同时先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首批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全年实施情况评估和分地区实施绩效评估》等重大研究项目,期间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人文城市理论、文旅消费基本理论,建构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模型,为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城市科学研究院将会在文旅消费领域继续耕耘,不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为促进我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