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浦东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背后有故事[图]

光明日报报道  仁济医院于1999年落户上海市浦东区,结束了浦东没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历史,并为浦东地区居民和周边百姓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这背后藏着一段仁济东进的故事,一段建设浦东先行者们的往事。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序幕。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浦东没有大的综合性医院。

“东进”,到浦东去。面对时代的机遇,时任仁济医院领导班子和仁济员工经过反复讨论,思想逐步统一,提出“东进序曲、东渡计划、东移规划”。这一方面是几代仁济人呕心沥血,砥砺前行,勇于迎接挑战,始终肩负着的“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更是浦东开发开放赋予仁济医院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993年底,经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委办局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共同研究、论证,一致同意将“在浦东新区建造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项目交由仁济医院负责。1993年12月7日,由市计委、市教卫办和区管委会联合向市政府提出申请报告,1993 年12月24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徐匡迪、谢丽娟和赵启正批准立项,并指示由市教卫办牵头组织实施。

1994年,仁济医院东院项目正式立项;1996年8月28日举行东院开工典礼;1997年东院开设临时门诊,东院主楼结构封顶。1-1.jpg

1999年6月23日,上海副市长左焕琛视察东院,她带领时任市财政局处长张铁,浦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姚海同,卫生局副局长张明岛,医政处处长颜世洁,二医大副校长陈志兴等有关领导来到仁济东院现场办公。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姚海同说:“目前浦东的高层次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浦东的投资环境缺少一流的教育、医疗,而仁济医院东部的建设将是浦东医疗的领头羊,新区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仁济东部的建设。”最后,左焕琛副市长说:“仁济东院的建立符合浦东的建设规划,符合卫生区域规划。浦东迫切地需要有一所三级综合性的医院。仁济东部的开业应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作为专项要特事特办。”

1999年8月,仁济东院投入试运行。32个临床科室、医技部门和400名职工,36位专家全部到位;17个病区,500张床位逐步开设。

1999年9月16日,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区管委会主任周禹鹏视察仁济东院。他高兴地说:“上午浦东新机场起飞了第一架飞机。下午,我就来看浦东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这说明我们还是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从仁济东院开业起,浦东的医疗水平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他提出,要打破市、区、局的概念,从全局、合理、综合优势配备医疗资源。市领导、浦东新区领导等也纷纷给予东院开业前各项综合支持。

1999年10月11日,周禹鹏再次来到仁济东院视察开业前的情况。在心内科专家门诊的诊室里,他得知一位患者是从浦西虹口区专程赶来求诊,惊讶地问:“以往只有浦东的病人赶到浦西看病,浦西那么多医院,你为什么会到浦东来啊?”患者说:“我是仁济医院的老病人,相信仁济医院的水平,就是冲着这个牌子而来。”周禹鹏高兴地说:“仁济东进可谓筑巢引凤啊!”1-2.jpg

历时5年筹备和基本建设,1999年10 月 18 日,仁济医院建院155周年暨东院开业庆典在仁济医院东部门诊大厅举行。百年仁济再次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高度;浦东也结束了没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