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研讨会在沪召开【图】

1.1.jpg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 (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7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主办的“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召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顾海良、程恩富、逄锦聚、骆郁廷、陈大文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和教育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大学等全国多个省市高校的专家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讨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政理论课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思政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

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思政教育

1.2.jp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思政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校大学生应培养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需适应好这一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素质,才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需求、与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对接。应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推进思政课内涵建设形成特色和亮色,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建设将对思教师素养提升发挥支柱作用。

1.3.jpg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杨长亮系统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系列进展和未来规划。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值得肯定,希望后续继续将科学家精神教育与思政教育改革、与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有机融合好。

1.4.jpg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陈鹏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陈鹏教授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情况。他提出,新时代思政教育需要科学家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战斗力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里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心理科学、人文艺术规律学科。马克思主义核心战斗力的本质就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以及在先进价值观的指引下正确地运用规律,使思想理论和现实良性互动,使思想理论的进步和改变现实协同共进。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的建立,靠的是对矛盾问题的发现力、解释力和解决力。我们需要以科学家精神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把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创造性、卓越性彰显出来,探索创造性和卓越型的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5.jpg

 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教授表示,立德树人对高校来说是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立校之本。对科学家精神的提炼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资源,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的经验十分可贵并值得大力推广,其与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相一致。科学家精神教育除了强调求真、求善、求美之外,还应注意求实、求新。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同时,还要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

1.6.jpg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认为,在思政教育中贯彻科学家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精神十分必要。我们马克思主义学者应当成为战略性的社会科学家。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应当结合四大文化来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异同点。同时,应建立新时代彰显科学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形成承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多视角的推进科学家精神研究。

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逄锦聚教授提出,应将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格、弘扬科学精神与加强思政教育相结合。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精神内化到科学家身上就表现为科学家精神。我们应将科学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有科学精神同时也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关键力量,亟需在教材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加强科学精神教育,将科学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

1.7.jpg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刘西拉教授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刘西拉教授认为,专业教师的职责和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作为教师最大的喜悦是培养出一批为国家和民族强盛奉献终生的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的一代,是关系我国前途的大事也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各种鲜活的事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专业课教学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另外,教育不是克隆,我们要通过实践和摸索、潜心积累逐渐形成各家独特的风格。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二是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能力建设上来。

人文情怀是科学精神的不竭动力

1.8.jpg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陈锡喜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陈锡喜表示,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在包括社会科学家在内的科学共同体的人格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探索精神,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批判精神,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思维精神,以继承人类文明为基础的创新精神,以人民立场为基础的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课程思政传播科学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科学基础。

1.9.jpg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郁廷教授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郁廷教授提出,钱学森先生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代表之一。我们要提高站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还应突出重点、不断注重创新。

1.10.jpg

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陈大文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刘同舫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之间“远”与“近”的辩证关系哲学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治学态度。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金龙分享了他对科学家精神具体融入四门思政理论课的思考。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陈大文提出,科学家精神教育要有合理的分工,注意大、中、小思政教育中的纵向衔接,避免重复性,在横向布局中注意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教育的配合。

1.11.jpg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岩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岩认为,作为科学家精神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铸就了人类社会的繁荣辉煌。把“知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良知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人文情怀是科学精神的不竭动力,唯有接受人文精神的引导,科学精神才能冲破功利主义的藩篱,摆脱唯我主义的束缚。

养成科学思维 践行科学家精神

1.12.jpg

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盛懿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与会专家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盛懿系统介绍了钱学森图书馆在宣传、研究钱学森精神方面的成果。在主题发言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陈培永教授从思政教育中科学性和政治性关系的处理角度,谈了怎样让思政课更具有科学性。他表示,我们应用生活化的语言、遵循科学的内在逻辑,以厚重的思想和理论使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形成对党和国家的认同、面向现实问题的建设性立场、观察和引领时代的智慧以及法律和道德素养。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安东在发言中认为,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需要遵循青年成长的规律和思政教育的规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应直面问题,把科学家精神贯彻到底,增强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表示,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不是额外增加的任务,而是思政教育本身应该具有的内涵,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和贯彻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教授介绍了学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经验。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仕菊教授提出,科学家精神应当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在教育中要共同发挥好案例、实践、专业课程等环节的作用。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教授从钱学森之问谈起,认为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正确把握内涵,积极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价值认同,让学生自觉养成科学思维并努力践行科学家精神。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金明教授表示,科学家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应注意现代科学的两大传统,在思政课教学中避免学理性不足的突出问题,注意“外在”和“内在”结合两个方面。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张奇峰提出,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明确目标和内容,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科学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认为,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也可以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茌良计分享了他对高职高专类高校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梁教授提出,我们应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对科学家精神范畴的理解,围绕家国关系的大局来开展相关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安维复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将思政教育和大学精神相结合,初步奠定了将思政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相结合的基础,形成了相关系列课程框架和体现不同侧重的现场教学点。学校启动了体现中国新时代创新精神、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甚至引领地位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工作。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可以开拓思政理论课教师眼界,增强其创新意识和使命责任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1.13.jpg

 参加“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科学家精神是需要在全社会弘扬的一种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本质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本次论坛将科学家精神教育与当下中国改革创新的重点、焦点、难点作了紧密结合。高校大学生需要科学家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学家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素质,才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需求相对接,才能与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相对接,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的新要求相对接。


查建国 夏立 陈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