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两会话题|平时流通灾时救援 刘艳代表:构建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迫在眉睫[图]

新民晚报报道 “以口罩为例,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设备,有设备了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有原材料了又缺乏关键辅料熔喷布。即使能及时生产,但由于运输力量不足而造成‘肠梗阻’,以致防疫物资不能及时到达抗疫前线……”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说这些,是为了强调,应急物资储备并不只是产业本身的事,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运转,“为了迅速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灾害性事件,增强医疗卫生、食品等各类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迫在眉睫。”

20200527_161914_966.jpg 

图说:全国人大代表刘艳 张驰/摄

刘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有同事逆行援鄂,更多的同事则在一线坚守。“我们援鄂的同事是带着防护物资去的。为了满足需求,医院后勤保障部门想尽办法去开源,而在防护物资的配置上,院方优先考虑援鄂人员和临床一线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把每一件防护用品都用在‘刀刃’上。”回忆起过去的一段时间,刘艳说突发的疫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而抗击疫情不光是救治病患,防护同样重要。

防护,更大程度上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体系。刘艳说,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要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储备结构上,她建议,将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以“政府仓库式储备”为主,民间储备以“企业市场化储备”为主。“政府仓库式储备”要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估,确定保有一定量库存以备应急;“企业市场化储备”是指“生产性储备”,其中包括设备、熟练工人等“生产能力储备”和中间品、原料和定量的库存周转,是机动性较强的动态化储备,能够确保灾害发生时在短时间内生产和筹集足够的救援物资。

在物资配置上,要加快物资保障储备基地建设。“国家层面,根据目前行政大区(如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西北区、西南区等)设立,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直辖管理;各省(直辖市)、市、县层面,结合本地区具体灾害可能发生规律进行分析,设立适应本地域需要的储备物资基地。”刘艳说,物资储备中心也可作为配送中心,针对有保质期的物资,可以和定点生产企业订立对应的定期库存物资轮换机制协议,遇到具体灾情情况时,则可以实施异地物资驰援。

而应急物资储备则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要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所在区位和自然条件等要素,制定地方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管理制度,充分整合社会闲置仓储资源,积极发挥当地物资生产能力。“同时,不同的物资根据其特性也要有相应的考虑。”刘艳举例说,针对食品药品等储存周期短的物资,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进行市场化储备,企业要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量,做到“灾时救援、平时正常流通销售”:“比如猪肉由肉猪猪身储备转变为分类小包装储备于冷库,进口肉食可以在保税库分割加工、小包装冷冻储备。这类应急储备平时可在市场上正常销售周转,灾时可立即驰援灾区。”

“另外,要加速推进中国应急物资储备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技术手段,完善出口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管控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和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刘艳特别强调了与其他国家标准互认的问题,在她看来,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

毛丽君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