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云端思政课上线!上海交通大学打造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图]

人民日报报道  本科生四门思政理论课、研究生三门思政理论课,面向105个教学班的8544名大学生(6781名本科生,1763名研究生)开展100%全覆盖的“线上直播思政课”教学。全体思政课教师在云端直播授课、在线辅导答疑,20位教学内容审核专家把关教学内容、15位督导保障教学质量,50多位技术保障人员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实现了思政课线上开课率100%,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工作100%,学院课程微信群建设、技术指导、教学试讲工100%全覆盖……老师成为了同学们在虚拟空间的“网友”。云端思政课效果好吗?已经获得了同学们的不断“点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启动春季学期思政课全覆盖直播教学一周来,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形式多样,教师学生反映良好。

马院副院长陈鹏表示,将“大班教学、小班辅导”搬到虚拟空间,实现了思政课直播教学全覆盖,使“云端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初现雏形、思政课耦合式在线直播教学平台初步建立,实现了对思政课原有教学样态的根本性超越。在这场重大考验面前,学院发挥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重要阵地作用,教师们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前瞻谋划准备,搭建云端平台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上海交通大学姜斯宪书记等校领导亲自指导思政课“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参加集体备课并做出重要指示。2月14日,姜斯宪书记亲自召开思政课线上教学研讨会,面对面听取教研室主任和主讲教师有关准备情况,现场协调相关部处,做好在线教学顶层设计;2月23日上午,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思政理论课在线试讲和集体备课会议,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林忠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副校长徐学敏、党委副书记顾锋、周承和党委常委胡昊、副教务长吴静怡等校领导参加试讲活动,党政办、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指委、教学发展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在线参会,思政教师以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在线共同听课。

马院第一时间成立了思政课在线教学领导工作小组,提前研判、精心谋划、靠前指挥、精准施策。制定了《马院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线上教学方案》,先后召开7次工作组会议,3次全院教师大会,组织35门次课程预演,做到试讲全覆盖。从思想动员、技术培训、预演试讲、运行保障四个方面确保线上思政课教学顺利开展。成立质量保障组、教学督导组、技术保障组等专项工作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内容,逐项细化,具体分解任务目标,分类贯彻实施;各部门通力协作,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推进。

12.jpg

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林忠钦多次专题部署线上思政课

由教研室负责各门思政课的设计方案及其实施;教学内容审核专家组负责思政课教学内容把关;教学督导组把控教学质量和优化方案;技术服务组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各门思政课的具体方案和《马院思政课线上直播教学实施要点》出炉。

启动“线上直播思政课”新模式,建设“云端思政课”教学共同体

交大思政课探索“大班直播教学+小班在线讨论辅导”的云端思政课新模式。以Zoom平台开展直播教学+以Canvas平台结合微信群的方式展开实时讨论。教师队伍分为主讲教师、任课教师两种角色;将教学时段分为直播教学时段和线上讨论答疑时段;主讲教师负责直播时段的大班教学,任课教师负责讨论阶段的线上答疑。采取“交替轮战”+“梯次推进”的集团作战方式。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形成教学效果的耦合效应。

年逾七十的陈锡喜教授担纲授课指导组组长,带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并亲自到学校通过视频系统为400多位本科生线上主讲概论课绪论章节,深入浅出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对比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教育部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李梁教授是在线课程的领军人,他在线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方位运用在线直播、线上交流、分组研讨等多手段,让学生远在家中也可以在历史与现实呼应中体悟课程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处长侯士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兼职授课老师,在理论的基础上,他以丰富的一线学生工作经历做支撑,融入了大量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云端为学生讲人生的抉择、讲事业的选择,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共鸣共情。

这种思政课线上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具有“统分结合”的特征——统一进度实施直播教学,分组开展实时研讨教学。两者相结合既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规范权威性和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有针对性的甚至一对一地解疑释惑。这种模式根据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时长比例,实现直播教学为主体、录播视频为辅助、线上讨论为支撑的有弹性的功能耦合共同体,提升了教学效率。

开展“战疫”主题教育,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重大事件和考验是进行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契机。聚焦党中央果断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树立抗击疫情典型案例,体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引导学生对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探讨反思等,都成为了线上思政课的主题。学院启动了在线问卷调查工作,了解学生面对疫情的思想状况。学院统一撰写了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的开场白,向同学们及其家人送去慰问和问候,号召大家向“战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学习,勉励学生把爱国之心转化为充实自我的干劲,把报国之情转变为刻苦学习的行动。围绕“谁是当代中国最可爱的人”、“对‘战疫’过程中我国制度优势的思考”、“通过‘战疫’思考科技的作用”三个主题布置思考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学生向当代中国最可爱的人学习,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制度优势,深入思考科技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感受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感受个人“小我”和社会“大我”的统一,作“战疫”这首伟大民族精神史诗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本科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同学们安排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教学视频、《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营造“教学共同体”氛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线上核心内容导学、经典文献导读、随堂测验、知识点答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对“中国梦”寻梦历程的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向学生推荐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阅读书目、《批判思维在今天尤其重要》等视频。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向学生重点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生态、科技等专题。《自然辩证法概论》则着重解读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渊源,自然观的演变过程以及科技的本质和发展模式。上海交通大学还通过录播视频对海外留学生开展“读懂中国——当代中国”国情教育。

夯实“四大保障”,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线下转线上,要确保课程不打折扣、“实质等效”,甚至某些方面要超越实体课堂。为此学院多次召开在线教学研讨会,交流实用的线上教学方法和经验。在线上教学开始前做了细致规划,精心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努力夯实思想、技术、内容和动态“四大保障”,全员合力保证线上思政课教学质量。

夯实思想动员保障。积极动员,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传承发扬交大精神,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化危为机,实现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好教师思想工作,让教师逐渐消解畏难情绪,在“实操”中不断增强信心和能力,思政课教师在线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

夯实技术支持保障。学院组织全体教师、教务工作者参加学校Zoom直播技术培训课程和优质课程示范。成立网络教学技术服务小组,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组织多轮次主讲教师的直播试讲,数百名师生观摩。组织Canvas系统与微信配合辅导答疑的设计交流。各教研室通过Zoom会议开展线上集体备课,集中汇总逐一演练摸排解决技术操作问题。在Canvas、文华在线优学院、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搭建在线课程,依托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发展中心和在线教育技术中心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教师对于线上教学新业态的困惑疑难得到消解。建立多个微信工作群,教师碰到问题及时获得在线支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设计好预案,确保教师能有条件顺利开展线上教学。

13.jpg

技术团队全程保障

夯实教学内容保障。学院成立了党委书记、教学副院长和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发挥保证教学质量和正常运行的功能。督导围绕线上教学的三个环节展开:开课前的相关准备是否齐备,内容是否经过把关;通过听课监督线上教学开始后的运行是否正常有序;线上教学后的辅导答疑及作业批阅是否完成及质量如何。学院在原有的思政课教学质控体系的基础上,利用Zoom、Canvas的相关技术功能,对全时段所有教学班做到无一遗漏的全覆盖听课。

夯实动态反馈保障。每天的课程反馈聚焦老师能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聚焦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对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形成了细致稳妥的流程规定《思政课线上教学操作要点十五条》。这十五条涉及授课细节方方面面,如一本锦囊,确保授课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思政课在线教学模式探索启动混合式教学的新起点,也提出了传统课堂向线上课堂转变的新命题。上海交通大学的线上思政课直播教学准备充分、富有弹性、质量优先,线上教学创立的“云端思政课”新模式将促进混合式在线教学“常态化”,推动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思政课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