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同心战“疫”!那些在重症病区的护理人…[图]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630.jpg

“老黄痊愈出院了!”在正隔离观察的陆泰山从新闻中看到,很快就把这个喜讯转告给了战友们。经过长时间的照护,老黄已经成为这群年轻护士的亲人。

80岁的老黄是1月26日确诊新冠肺炎送到公卫中心的,因为病情比较危重,转到了重症病区。负责护理的正是来自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公卫中心的护理团队。

据介绍,起初老黄情况很不好,一度昏迷、神智不清,伴有高热,还出现了毛细血管渗漏,为了辅助通气上了呼吸机气管插管,为了持续药物治疗留置了深静脉导管,为了肠内营养支持插了胃管,还放了导尿管,除此之外,老黄还有房颤,身上装了心脏起搏器,病程中还经常发生心律失常,无疑给护理团队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为了便于沟通,做好护理,护士黄小雪、陈舒文、桂敏和陆泰山自发地成立了护理小队。团队里唯一的男小护陆泰山总是提前到岗接班,只为姐妹们能早点下班,还细心地整理出了“攻略”,仔细梳理出气道管理、生活护理、标本采集等操作流程。桂敏护士每天都与队友分享老黄的病情变化和护理要点,“一天三次口腔、气道护理,更换呼吸机管路,二次擦身皮肤护理,两小时一次翻身护理,每天面部清洁,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保护尾骶皮肤、防止压疮”。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657.jpg

因为病情,老黄气道里痰比较多而且粘稠,需要经常吸痰保持气道的通畅;胃管鼻饲营养又增加了排便次数,大便也很难成形,需要及时更换被单和尿垫,这些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飞沫、空气、接触和粪口又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他们除了穿着厚重防护服,还要背上沉重的正压设备,即便汗水湿透衣衫,雾气模糊面屏,给老黄的仍是一丝不苟护理。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719.jpg

“长期卧床,导致老黄活动没有耐力,不能自己翻身,日常生活护理相比其他患者难度更大,在翻身过程过可以感受到他自己用力翻身,想尽力减少我们工作负担”,桂敏护士说,“他也真的很理解我们。”

“在陌生的环境里,老黄虽然在慢慢好转但精神一直不好,经常失眠,一整晚默默的看着负压病房的门,我知道老黄想回家”。陈舒文护士空下来经常陪着老黄聊聊天,平复他心里的不安和苦闷。

黄小雪是小队里唯一的党员,她回忆,“老黄确实比一般的患者都坚强和配合,因为当时他四肢水肿还很明显,血管很难找到,‘一针见血’,虽然气切带管不能正常交流,但是他会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想尽力握着我们的手。深静脉导管、导尿管、呼吸机气切管,……,随着一根根管道拔除,老黄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每一次拔管,我们也都为老黄点赞,为身处在这个优秀的护理团队而骄傲!”

老黄出院了,真心祝福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痊愈回家,愿世间再疫苦,“疫”散花开!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745.jpg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750.jpg

微信图片_202003062037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