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他“弃医造船”设计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却甘当“无名英雄”[图]

东方网报道: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日前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工程系校友,2020年1月15日,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走进交大,围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为主题,为师生讲述黄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报国的一生。

微信图片_20200117194740.jpg

黄旭华院士在交大120周年校庆上

专业第一名考上交大只为“造船救国”

黄旭华生于1924年2月,广东海丰县田墘镇人,因父亲黄树榖与母亲曾慎其都悬壶济世,行医助学,黄旭华人生最初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医者。1938年,日本全面侵华进入第二年,黄旭华为了求学,翻山越岭,整整步行4天,才找到了为躲避日寇而搬迁到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但即便是在山区的草棚子里上课,日机也常来侦察轰炸。日机一来,老师就拎起小黑板,领着学生钻进甘蔗地或山洞里。这从天而降的夺命炸弹,竟然是一个从小在渔耕社会长大的农村孩子最早见识的“现代化”。

1939年夏天,黄旭华回到老家,正逢日机多次轰炸海丰。黄家的老屋就在海边,黄旭华和他的兄弟妹妹站在屋顶上,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天上日机五六架一群,依次从空中俯冲下来,把停泊在海边的一艘艘渔船炸毁。这炸弹的冲击波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此时的黄旭华决定放弃学医,他说:“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黄旭华确定了他的人生理想,还将自己名字改为“旭华”,寓意为:“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一般崛起,我要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贡献。”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49年入党,党龄与共和国同龄

交通大学历来被誉为爱国民主运动中的“民主堡垒”。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就参加了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进而更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除了组织和参与“山茶社”的各项活动,黄旭华还是上海许多重大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著名的交大学生自驾火车赴京请愿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凭借进步的思想、出色的表现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重点对象。

1949年4月,黄旭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黄旭华一直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时至今日,黄旭华还经常与当年“山茶社”的老社员保持联系,共同回顾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涯,回顾“山茶社”领衔学运、参加地下党、智斗敌特的精彩人生和惊险故事。

微信图片_20200117194922.jpg

黄旭华在湖北校友会2017年度年会上作分享

一个“一辈子出不了名”的故事

黄旭华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四年,正是中国历经巨变的多事之秋。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精神让黄旭华夯实了坚固的技术根基和创新思维。黄旭华不仅成长为一个拥有现代造船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而且实现了人生思想、理想与抱负的涅槃,成为了一个铮铮的革命者,为其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奠定了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1958年,中国的核潜艇“元年”。就在这一年,时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长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进了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选中了他。

黄旭华至今记得,报到时领导找他谈话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这与“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么啊

此后30年,对父母而言,黄旭华只是一个会按月给他们寄生活费的神秘的北京信箱号码。此后30年,黄旭华和所有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没有联系了”,“他们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他们”,黄旭华说。此后60年,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

直到1985年,《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骑鲸蹈海赖神将》,这是中国研制新潜艇第一次见报,当时还没有提核潜艇。但黄旭华当时意识到,保密的门在放开,应该找机会回趟家了。1986年11月,黄旭华到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终于回了趟老家。这是他30年后第一次回家。但母亲已经习惯不过问他的工作。

1987年,作家祖慰在《文汇月刊》第二期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黄旭华把这期《文汇月刊》寄给母亲,文章全篇没提“黄旭华”三个字,但写了“他的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母亲意识到,被家人误解为忘记养育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是在为国家做这个事。虽然她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不要家,但对他30年不回家难免也有一点埋怨。此时她激动地把子女们找过来,讲了这么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这个事传到黄旭华这里,黄旭华哭了,为了母亲和弟妹们对自己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00117195050.jpg

黄旭华参加湖北校友会2012年度年会

“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

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黄旭华返回母校动情表示: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感谢母校给了智慧和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本领。201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在武汉成立,黄旭华当选为名誉会长。在当年的湖北校友代表座谈会上,黄旭华感叹道,“感谢母校的培养,是交大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黄旭华说:“我们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痴,一个是乐。痴,是痴迷于核潜艇,献身于核潜艇,无怨无悔;乐,科研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是乐在其中,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是人生的主旋律。”

黄旭华还语重心长地对交大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第一需要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而且面要广;第二,要有思想准备要自力更生,争取外援可以不放松,但是立足点是我们自己;第三,创新的道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的,往往是要经历不少个反反复复,要有这个思想准备;第四,科学发展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傅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