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华文物数字传播研讨会在沪召开 多方共建文物+科技新文创产业平台[图]

人民网报道 11月1日,“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首届论坛、中华文物数字传播(2019)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举办。相关文物局领导、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国内外著名学者、腾讯等科技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华文物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过搭建文物内容遴选机制、以数字智能构建内容数据库、建立新文创产业平台,打破中华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推动中华文物和文化共享、共建、共治。

会上,还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与福建文物局“文物数字传播合作基地”揭牌仪式,旨在推进具有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福建文物”研究、“福建文物”与科技融合研究以及文物活化研究,增强福建特色IP与新文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全球传播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与福建省文旅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共同揭牌。

20191103_150210_239.jpg

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中华文化创意传播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源远流长,中华文物更是品类丰富、数量庞大。面对海量的文物遗产,尤其是在中外文化不断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各博物馆、文创行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遗产活在当下,让中华文化更好传播。

对此,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健表示,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是人、事、物的融合创新,将文化科技和画及文字中的历史相融合才能让文化活起来。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官网主管、移动导览等项目负责人陈晴则认为,数字化文物手段是在用最适合的方法展现出来,使观展人员能够达到浅入而深出的效果。

多点开花,文物活化经典案例不断涌现

研讨会上,演讲嘉宾还重点分享了中华文化和文物的数字化传播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传播数据资料。

腾讯作为课题的主要参与科技企业,提供的案例涉及博物馆、兵马俑、传统工艺、传统建筑、道家文化、敦煌、故宫、国产动漫、京剧、昆曲、民族文化、诗词歌赋、武侠文化、长城、中国历史、中国神话等议题。腾讯网络游戏原画负责人袁敏哲就以游戏中的文物元素为例,分享了其设计将各种主题和元素用国风重新包装,让游戏的世界更加多元与丰富,满足玩家多样的喜好与需求,也创新和设计新文化。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文创行销处处长林国平在提到文物的活化利用时说,如何让中华民族所创造、积累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延续,需要全社会的一起努力。

多元发展,数字化护航中华文化出海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各国文化交流更加紧密,“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中华文化出海面临的重要课题。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怡解读《中华数字文化出海年度观察报告》时说,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数据和技术在文化的跨国传播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昊光所说,通过一带一路的大数据与实践经验证明 “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语言服务平台、数据库等,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产业合作和创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的发展。

当晚,法国奥赛博物馆馆长Laurence des Cars还为与会嘉宾讲述了东方美学西渐的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