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爱看《生活大爆炸》的“美剧迷”注意了,“谢耳朵”原型来上海了![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报道 很多人都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剧中理论物理学家谢尔顿深受中国粉丝们的喜爱,还被亲切地称为“谢耳朵”。实际上,“谢耳朵”的原型正是美国知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谢尔顿·李·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教授。
黑色西装,黑框眼镜,一头白发,这位87岁高龄的诺奖得主、“谢耳朵”原型人物现身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举行的GIM机制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场,和在场的听众分享他的研究历程。
50年前“GIM机制”横空出世,成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石。如今,提出该机制的“三剑客”来到交大,与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GIM机制下的粒子物理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当年提出GIM机制的“三剑客”分别是诺奖得主、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的原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波士顿大学Metcalf数学与物理学教授谢尔顿·李·格拉肖,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约翰·伊利奥普洛斯,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罗马大学教授以及李政道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鲁加诺·马亚尼。
1969年,他们在《物理评论D》发表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中的轻子-强子对称性”的论文。论文提出的机制被后人称为“GIM机制”(GIM是三位物理学家的姓的第一个字母)。
“GIM机制”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上夸克的新的夸克(粲夸克),从而使夸克和轻子在弱相互作用有优美的对称性。不过,由于这一预言当时没有得到实验的支持,并不被大部分物理学家认可。
直到1973年,GIM机制预言的粲夸克在实验上被丁肇中先生和Richter(里克特)发现,两人也分享了1974年的诺奖。
格拉肖在演讲中回顾了这段有些曲折的往事,并坚定表示:“科学永无止境,永远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值得一代代科学家去探索。”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