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追逐梦想 奋进报国 上海交大师生以青春之名唱响毕业季

东方财经报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经久不衰、回响百年的毕业骊歌,唱不尽美好的同窗之谊,更传递给一代代的毕业生“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的温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交大师生在毕业季期间开展“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唱响《送别》《我们都是追梦人》《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首次采用虚拟合唱团的新颖形式,呈现天南地北交大人同唱一首歌的画面,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交大人,通过画面回传的方式,组成虚拟合唱团,共同歌唱对母校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祝福。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有近7000名毕业生,他们也曾五湖四海踏浪而来,现如今,天南地北潇洒而去。他们常念母校培育之恩和谆谆教诲,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不忘初心,矢志报国,建功新时代。
立德树人,培养“第一等人才”
东海之滨,天地交通。跨越三个世纪,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历经风雨,传承不辍。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一大批英才从这里走出。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之道,承载了“储才兴邦”的建校理想,光耀了“当为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更让这座学府拥有了思源致远、天地交通的胸襟和气度。
上海交大,因人才而盛。一百多年来年,三十万交大校友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或专心学术研究,科研报国;或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或扎根西部基层,践行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爱国荣校,家国情怀”的红色精神一脉相承,已融入交大人的骨血,成为交大人的意志。
深情嘱托,做有梦、追梦之人
作为师长,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对历届即将毕业的交大学子,曾满怀期许地寄语:作为交大学子,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使自己成为具备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国际化创新人才。要能够海纳百川、放眼全球,以“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和担当,“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正当青春的你们,既是祖国强盛的追梦者,也必将成为民族复兴的圆梦人!
校长林忠钦也曾以“三个坚守”勉励即将毕业的交大学生:第一,坚守首先要适应环境、扎根生长,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定位。第二,坚守关键要积蓄能量、厚积薄发。人的成长需要时间来积攒势能,沉淀智慧。第三,坚守就应当不忘初心,敢于追梦。林忠钦校长希望历届交大毕业生们在事业的起步期,要坚守磨砺之心,融入环境,尽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在成长期,则要坚守平常之心,蕴蓄能量,破土而出,成为被倚重的行家里手;在个人功成名就之时,最重要的是坚守追梦之心。
矢志奋斗,以实际成就报效祖国
“国之重器”世界最大绞吸挖泥船“新海旭”、人类登陆月背、中国首座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都凝聚着交大人的智慧。在交大校园里,从不乏午夜实验室忙碌的身影,从不乏图书馆里伴着着闭馆音乐整理物品的人群,从不乏清晨思源湖畔练习口语的声音……奋斗的青春无悔,有梦想的人终将学有所得:一个个数据,一篇篇论文,一串串代码,一份份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一曲《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出毕业学子的心声,本科四年,1460天,交大人用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实实的努力,追光不止,热爱不停,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在追梦道路上,他们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
纵是离别,亦有祝福万千
“今天你们就要大学毕业了。我心里唱着送别的歌,和大家分享我跌宕的心情。”上海交通大学乔中东教授以一首自己填词的《春光好》,抒发自己以广大毕业生为荣的情感:思源梦,状元桥,凯旋谣。学子别离皆得意,要飞高。破障登攀踏浪,指点江山英豪。挥斥方遒传喜报,看天骄。去日迢迢,前路漫漫,愿毕业生们不坠凌云之志,勇于担当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