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围绕“低碳城市”核心主题进行“头脑风暴”

“低碳城市”中英青年学者研讨会暨第二届“低碳能源与低碳城市”高峰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

上海科技报报道 城市如何从化石能源依赖转变为高效的清洁能源使用?城市的生产从原材料到产品周期末端如何实现低碳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建筑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产业界如何协同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及环境效益?6月14日,2019“低碳城市”中英青年学者研讨会暨第二届“低碳能源与低碳城市”高峰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围绕这些“低碳城市”相关主题,中英两国专家学者、政府及产业界人士共话低碳城市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卫刚,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晓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代表Rice Li,上海市科委社发处副处长刘春华到会并分别致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常务副院长赵长颖和爱丁堡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部外事院长Neil Robertson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低碳城市”中英青年研讨会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共同资助。研讨会将分为3天举行,安排了多种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开幕式及高峰论坛环节,中外与会重量级嘉宾同青年学者们共话“低碳城市”相关主题,分享有关气候变化挑战、低碳城市规划、清洁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太阳能等前沿领域的成果与发展。经选拔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中外青年学者,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力”,将根据相关科研主题完成跨国“结对”,在随后的两天内参访临港地区能源、科创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上海在低碳城市规划及产业构建方面的成就及难点,并将各自小组科研对接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展示,围绕“低碳城市”这一核心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为低碳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赵长颖在题为《China-UK Low Carbon College: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的演讲中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的概况及建设进展。他表示,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共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作为中国首家低碳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流的人才、技术及产业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交大智慧。

Neil Robertson在《Solar Energy: Beyond the Blue Rectangle》主题演讲中指出,国内外一直致力于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太阳电池发展迅速,转换效率和质量比功率大大提高,随着钙钛矿等有机太阳电池的发展,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民用。

上海市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发表题为《高端产业,未来之城》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临港利用区位优势,成为了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要基地,国内外企业纷纷落户临港,将为上海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通过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以及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将临港打造成为宜居宜业之城。

CANOO全球董事、中国区董事长程惊雷在《洞察力:驱动我们的梦想》演讲中指出实现清洁能源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结合电动汽车、智慧互联网、共享移动汽车等新概念新技术,将更有助于实现低碳交通的理念,中国市场也为推进该产业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政策。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部科研院长Andy Mount在《Towards Clean Energy with a Pinch of Salt : Pyrochemistry meets Electrochemistry》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为融盐等高温环境制造微电极的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化学系统在高温融盐体系下使用的难题,有望用电化学的方式,实现核废料里的有害物质的去除和回收利用。

汉能晖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芦涛在《太阳能动力系统的应用和案例》的演讲中对太阳能以及太阳能动力系统进行了概述,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作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动力能源,相信太阳能动力工程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