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一场战役牺牲了4000名解放军战士,但保全了大上海[图]

先声夺人APP报道 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9军87师一个尖兵连进入浏河镇,与国民党守军交火,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随后在宝山的激战中,壮烈牺牲4000多名解放军战士,占整个战役阵亡将士的一半。

为什么在浏河打响第一枪?宝山战役有多惨烈?

今天下午的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大型新闻行动——全媒体直播《胜利之路》第二期《浏河之战:战上海第一枪》,揭开了谜底。

为什么选择浏河打响第一枪?

苏州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张斌超介绍,浏河镇历来是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也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

00:03:15

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挥师渡江南下。当时,蒋介石为了所谓的“保卫大上海”加紧部署战役,以上海西北的浏河、嘉定南翔一线为外围的重点守备区,调动了一个军约6到8万人的兵力设防。整个守备区前沿阵地配置了500门的火炮,平均每200米就有一门火炮;还配备了装甲战车为预备队,又遣海军第一舰队负责巡防浏河口至吴淞口的江面,再派空军4个大队共140架战机分批昼夜轮番起飞警戒,还准备了大量的照明弹,以防夜袭,国民党军自我吹嘘这样的防线是“固若金汤”。

但是,再坚固的防线也挡不住解放军进军的步伐。 1949年5月12日清晨,解放军遇到了一个困难,驻守浏河口南侧的青年军企图负隅顽抗。但当时,连贫苦渔民也纷纷表示愿意让出渔船相助。解放军迅速通过渔船架起的船桥,占领了新镇。至此,浏河全境解放。

紧接着,在解放上海的后续战役中,浏河镇成为人民解放军后援部队集结地和物资补给运输中心。

00:06:5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战上海》的作者刘统则补充指出,上海战役是第三野战军精心部署的,在苏州具体部署了9兵团和10兵团,最后上海发起全面攻击。当时粟裕发起的攻击中,在浏河、嘉定南翔、刘行、杨行发起攻击,还有一部分从杭州方向赶过来,从奉贤过黄浦江,沿着浦东的方向,向最后的目标吴淞口发起攻击,彻底消灭国民党的守军。

行动的第一步、打响的第一枪就是在浏河,因为浏河这个地方对我军指战员来说太重要了。原来上海没有开埠之前,上海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在苏州,苏州最富庶的地方是常熟和太仓,浏河镇浏河口是古代长江走向世界的出发地,是最重要的港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是从浏河镇出发南下的。

历史上,1942年1月日军侵略上海,在吴淞口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在浏河登陆,一下子包抄了国军后方,使得国军腹背受到了威胁,导致了战局的急转直下。

所以必须要首先控制浏河,保证后背的安全。

进入上海后,战况有多惨烈?

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上海的战役共投入10个军,其中有5个军在宝山地区激战。壮烈牺牲4000多名,占整个战役阵亡将士的一半。


如今,上海的刘行、杨行一带依然留有当年作战时的碉堡。

让我们通过一位战士的故事,感受那一浴血奋战的时刻——

“昨日才知道可以写信了,想你亦关心着是否可以通讯的问题吧!要到上海去了!一切为了胜利。希你努力工作,在支部中很好动员展开组织活动,使每个同志都紧张起来,我也如此。最后的战斗我坚信一定胜利的,但也是艰苦残酷的,我却不怕。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享福。努力吧!据说在战后要评功的,希望能挂个奖章,在胜利后多光荣呀!”

这是一封写给未婚妻的信,信的作者张勇又名宋彬文,江苏启东人。

1949年春,张勇任解放军第29军87师260团3营任副教导员。5月中旬,他所在团奉命担任主攻月浦的战斗任务。13日凌晨占领月浦前沿阵地,14日清晨,敌人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猛扑张勇所在阵地。张勇和战士们用手榴弹阻击敌人,突然,敌人一辆坦克冲了过来,张勇从战壕里跃起,拉开手榴弹向敌坦克冲去。手榴弹爆炸了,敌坦克被炸“瘫”了,年轻的英雄用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张勇牺牲时年仅24岁。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记者施骏在原刘行国际电台内的国民党碉堡旁介绍,当年解放上海,宝山是战役最激烈的地区,尤其以刘行、杨行、还有月浦为最。


00:03:10

刘行镇之所以三度成为战场,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外,这里有一座“刘行电台”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刘行国际电台在当时,是远东最大“无线电接收站”,国际上来往国内的重要电报大都需要通过它中继转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修建了不少碉堡等军事工事。

记者身边这座碉堡,就像一个东西向停放的水泥大潜艇,长约12米,宽约4米,地面以上部分高约3米,靠中间部位有约5米高的一个烟囱状的瞭望、通风口。从南侧入口处来看,混凝土墙体的竟有65-80厘米厚。据当年在战场的解放军战士回忆,这样坚固的碉堡,必须由突击敢死队抵近,用长树枝顶着炸药包,从通风口扔进去,才有可能破敌。

这样的子母碉堡群,当时就是一台战士生命绞肉机!  

“保留上海市区,给人民留下完整的上海”

刘统研究员指出,当时刘行、杨行、月浦那一带的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解放军就将重点转向浦东和上海市区,用别的方式来推进战区的发展。

00:04:32

当时为什么在刘行、月浦发生如此激烈的战斗?就是国民党军队必须保证吴淞口的畅通,逃向台湾的通道。当时除了月浦打成胶着之外,上海的南部、西部、甚至浦东都守不住,都向高桥那里涌,船都装超载,人满未患,将物资人员向台湾转移,当时就想尽量让国民党军队从海上逃跑。鉴于如此,我军在月浦方向就暂时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战斗,主要是避免伤亡,不跟碉堡硬碰。但是把主要兵力投向上海市区,压迫国民党军向北逃跑。

在压迫过程中,特别是黄浦江两岸有很多的工厂、码头、仓库等等,这个过程中上海的工人阶级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一方面护厂,因为这些企业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破坏了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守卫这些厂矿的国民党军队也是人无斗志,又不让他们跑,又没有人来救援他们,他们的前途如何?这个时候工人们护厂队开始劝说国民党的守卫军队,顽强抵抗也是打不过解放军的。

这也就是野战军采取的“围三缺一”的战略,我不硬攻,避免伤亡,也让你跑,但是重点是转向了夺取上海市区,完整地保存了上海的工厂、企业、仓库等等设施。

“战上海”是一种精神,当年进攻上海之前,总前委也下了严厉的命令:“保留上海市区,给人民留下完整的上海”。事实证明上级的命令在各级中得到了很好贯彻,宁肯牺牲也不毁坏企业、人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