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交大文科大胆跨界 文科生的新成果聚焦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图]

新民晚报报道 在上海交通大学,很大一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涉及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何依托重大项目不断催生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与社会,是交大文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昨天,“大数据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整合上海交大文科重大在研项目的学术力量,希望搭建交叉、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校外期刊主编、智库专家共同参与讨论,碰撞学术思想,展示具有交大特色的学术成果。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与国家形象传播、依法治国、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NEM1_20190508_C0323985473_A1661063.jpg

大数据可有效防止司法“个案偏差”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聚焦于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季卫东表示,过去办案都是以量身定制为特征,大数据使司法有可能采取大量生产的方式;在大数据基础上运用的文件自动组装技术,实际上把司法转化成为一个规则嵌入的系统,能有效地防止“个案的偏差”,并且大幅度简化社会的复杂性。但他也指出,大数据用于审判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导致“系统的偏差”几乎无从矫正,甚至还会在法律判断中进一步放大既有的缺陷;同时算法黑箱以及算法独裁,也使司法问责变得极其困难。

大数据时代应注重中国形象数据挖掘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葛岩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和营销学多学科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带领研究团队揭示出形象、刻板印象的认知图式性质,使用经验证据说明了国家形象图式的结构、功能以及测量方法,为形象研究提供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界定,有助于改变形象研究领域定义含混的状况。在此理论基础上,尝试比较不同算法,分别回答涉及国家认知的多方面问题,如形象,舆情和媒体反映。

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交大团队使用实验、调查和数据挖掘等方法,解答关涉国家形象认知的应用性问题。例如,结合中国语境,调整了源于西方学者的形象理论框架,通过跨地区实验和调查(北京、上海、深圳、郑州、银川),刻画出中国青年心目中二十五国家的形象。通过对四十万条推特数据的挖掘,以中印边界对峙事件为案例,观察中印两国新闻和意见在不同国家用户中的传播模式,揭示出在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争夺中谁在替谁说话。

同样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中国豆瓣网和美国著名影评网站IMDB爬取了中美观众对11类、4000部、来自37个不同国家的影片的评价。数据显示,两国观众在影片类型,国别和整体评价中高度相似,表明他们在电影艺术偏好上接近。

全球网络视角下的进博会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徐剑课题组分析了32280条和进博会有关的推文,发现目前进博会在国外的活跃地区主要是北美地区、西欧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中美洲、东亚和澳洲;就国家分布而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新加坡是主要的关注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进博会仍然具有相当大面积的空白区域和人口没有有效接入。存在着整体宣传尚未形成有效三级网络;参展供需双方集中在大企业,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参照企业处于分散独立参与状态,点与点之间的互联不足等问题。

徐剑认为,从全球网络的视角来看进博会,举办方上海是进博会商品和服务汇集的中心,每个地区的大都市和其周围城市分别扮演着枢纽和节点的角色,由此围绕博会构成一张以上海为中心、把世界各地商品和服务连接起来的网络。在此视角下,课题组建议通过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进博会全球三级传播网络,不断纳入潜在参与方,扩大进博会参与方的地理范围和供需内容的匹配度,最终实现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新媒体大数据与网络社会治理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禹卫华的研究一共采集了长三角地区56个城市官方公众号发布的90883条推送内容。研究发现,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呈现“金字塔”形状,在塔尖的只有少量账号。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务新媒体差异大,中心城市影响力参差不齐。政务新媒体有三种定位模式,一是资讯型的政务新媒体;二是“资讯+服务”的政务新媒体;三是纯粹服务类的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全面进入专业化阶段,包括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化。政务新媒体的业务具有一些独特性,如,在传统新闻教育中,老师教导学生力图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尽量用客观事实呈现新闻,但在政务新媒体的标题中,运营者大量使用第一人称、感叹号、语气词等等,这与教科书上的规定大相径庭;而且,从热点内容来看,热点内容大量使用最高级的次数较高。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服务差异较大。政务新媒体除了资讯功能之外,还有政务服务功能,甚至主要是政务服务功能。目前,各地区政务新媒体在服务平台上开发程度不一。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