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第十三届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大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教育报》报道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董少校)三种中微子哪个重哪个轻?它们是不是自己的反粒子?1月14至19日,由李政道研究所承办的第13届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高校与科研院所近300位科研人员参会,加强中微子研究的国际合作。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共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占构成物质世界的已知的12种基本粒子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通过中微子研究天体物理过程的中微子天文学已成为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近二十多年涌现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市开平附近埋深700米的地下实验室内,建设预计2021年全面完成。该实验的核心是一个直径35米、重2万吨,具有超高纯净度和国际最好能量精度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通过测量来自广东阳江和台山核电站的中微子,实验可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并开展对超新星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地球中微子、惰性中微子、核子衰变、暗物质间接探测等前沿方向的研究。

 

据介绍,本次会议是江门中微子实验从五年的筹备和基建工作过渡到探测器安装、整合的关键转折点。科学家们将对各子系统的准备情况和接口设计开展内部评审,逐一评估是否可以满足实验的科学需求,并确定未来各国研究单位的任务和时间表。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届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会议将随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