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这三天,“最强大脑”们在滴水湖上溅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水花——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侧记

中国科技网报道 10月31日晚,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女士特地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发来贺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协、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为期三天的2018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滴水湖圆满闭幕。

 fd9e5ea0ab8a4230bfc407c1193b9fe9.png

图:“最强大脑”发布科技前沿展望

是什么将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多位图灵奖、沃尔夫奖等国际科技界重量级奖项得主、10多位中国两院院士齐聚在上海滴水湖,共同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2018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最强大脑”们围绕着论坛主题“科技,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展开了一场场全球顶尖的巅峰对话。据悉,此次的活动共分为主题论坛、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特别论坛和前沿科技与创新发展圆桌会议三大板块。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无一不是基础科学的发源地,可以说基础科学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源头。”正如上海市副市长、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时光辉31日出席闭幕式时的致辞,此次的主题论坛活动围绕着光子科学、生命科学、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科学前沿的基础性课题,以前瞻性的研究视角,做了精彩的论述和交流,充分彰显了坚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享与启迪。

在10月29日开幕式后举行的首场光子科学与产业论坛上,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朱棣文发表了主旨发言,并就关于光子全球最前沿领域是什么、有哪些未解之谜、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议题,与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和各国的诺奖得主们进行了一次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

“我大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选择了勤工俭学,但当时实验室里合成一个蛋白质的肽键非常耗时,需要6个小时。”拥有一头银色大波浪发型的这位女科学家是阿达·约纳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她在30日的生命科学与产业论坛上和与会者们分享了自己治学时的一段经验,同时介绍了自己和团队就人体遗传物质之一核糖体的相关研究;同日的创新药研发和转化医学论坛上,真实身份是细胞与分子药理学教授的韦尔向大家介绍了分子马达项目和他研究的心路历程;“海马体和海马有什么关系吗?”在最后一日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论坛上,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梅·布莱特·莫索尔围绕着海马体和人脑记忆给大家展开了科普,并且和在场的嘉宾们一起畅想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三天的四场论坛、各自迥异的主题、几十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们、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共话“科技,人类共同的命运”的活动主题。

 e7f80b462a5c4dffa0c7b2b7f4343e45.png

图:中外科学家的智力激荡

 420ea46bb393429996c2664ea6e9d474.png

图:全球智囊论道生物医药研发

760a3742fb2a4e4d8435165668cd080e.png 

图: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场

“青年人有活动力、有创新力,这20多年是科研的黄金时间段。”正如2013年诺贝尔化学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在生命科学与产业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对于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让他们在“黄金年龄”产出“黄金成果”,正是世界各国在不断努力的方向。因此,这次的活动还设立了特别论坛,旨在为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和世界顶尖科学家们之间搭建一个深度互动的平台。31日下午的青年科学家特别论坛上,在由2016年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的主持下,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的青年科学家们畅所欲言,交流了有关生物医学、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内各自的研究,并与一到二位的顶尖科学家共同分为八组来了一场跨年龄、跨国籍、跨领域的头脑风暴。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顶尖科学家与200多位青年科学家同场交流,大师们不遗余力的倾心指点,必将对青年科学家更快成长、更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们竟因学校不愿意支付期刊订阅费而无法浏览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成果。” 2016年拉斯克医学特别成就奖得主阿尔伯茨在一场圆桌会议上提及自己当年在印度时发现的一段经历。他借由这段感性的发言携手另两位科学家讨论了学术期刊的“付费墙”阻碍了科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现象。由此,他与其他两位顶尖科学家提出了学术成果的“开放获取”模式,希望能在论文发表时,借鉴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开放精神,使科学成果能更加自由地分享,摆脱现有出版模式的束缚,实现知识的平等与共享——在贯穿三天的前沿科技与创新发展圆桌会议上,各国科学家们围绕着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的讨论,意见交锋下的思想碰撞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带了更多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崭新议题。

据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侯介绍,本次论坛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参与最多的科技盛会,堪称亚洲之最。对于正在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来说,这次的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世界科学领域的“华山论剑”,也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战略的一个里程碑,有利于上海更好地向全球的优秀科技人才、前沿科研成果敞开怀抱。

 

潘刘嘉露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