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视频]看见黑科技丨快来围观!看这四代AI人如何谈AI

人工智能(AI),可不是个新词。它诞生于60多年前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

如今,AI技术的发展史,已经历过两次“冰火两重天”的变革。现在,它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已真正得到应用,为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

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有没有被神化?下一步怎么发展?我们找到了四位大咖,让人工智能穿越历史,和未来对话。

他们是:

11.jpg

1994年的图灵奖获得者罗杰 瑞迪,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12.jpg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他是罗杰的学生;

13.jpg

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他是沈向洋的学生;

14.jpg

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博士班的学生方浩树,现在从事人工智能科研工作。


快问快答

问题1:您研究人工智能大约多少年?

罗杰·瑞迪:56年了。我是1963年开始的,现在2018年了,所以55、56年。

沈向洋:30多年。

朱明杰:04年开始,所以你可以算一下大概14年。

方浩树:我的话可能比较短,大概3年,大概15年开始的。


问题2:这些年人工智能发生的最大变化?

罗杰·瑞迪:我们过去认为一切都可以在10年内完成,现在我们意识到10年内是无法完成的。

沈向洋:人工智能在感知方面已经很快地逐步在逼近、在超越人类的能力。

朱明杰:像我们做的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几年前突然到了这样一个点上,大家发现原来这些都是人工智能。

方浩树:其实最大的变化是感觉人工智能越来越民主化,有这样一种趋势,大家能接触到的越来越多。


问题3: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是什么?

罗杰·瑞迪:语音翻译,第二个是自动驾驶汽车。

沈向洋:可能我自己研究方向的原因,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应用比较多一些,比如现在到处有摄像头、做人脸识别,这些方面现在应用地越来越广泛。

朱明杰:最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实就是搜索引擎。

方浩树:应用还是蛮多的但很难说哪个是最佳的。


问题4:人工智能下一步突破的难点是什么?

罗杰·瑞迪:他们的下一步实际上是在公司中将AI专业人员的规模增加十倍或者一百倍。

沈向洋:今天成功的这些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大数据在解小问题,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智能实际上要小数据解大问题。

朱明杰:我们可以看到AI+各个产业,哪个产业能够更快地突破、更容易去进入,这个其实是下一步AI能够升级的关键。

方浩树:一旦涉及到理解层面,机器人目前跟人的差距还比较大。


彩蛋:通用AI会出现吗?

罗杰·瑞迪:没有这样的事。这个词是不了解人工智能的人造出来的,他们从来没有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过,他们只是在想象这些东西。

沈向洋:英语中有句话“you never see never”,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会发生。

朱明杰:我们一线做人工智能出身的人,都不太会太考虑这个问题,还比较早。

方浩树:个人还比较悲观,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我说比较难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