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正式入驻临港

培养低碳领域的复合型、国际化顶尖创新人才

《光明日报》报道 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低碳领域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上海乃至全球低碳产业发展,9月15日,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举行仪式正式入驻临港地区,致力于培养低碳领域的复合型、国际化顶尖创新人才。

入驻临港后的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坐落于临港新城主城区的银莲路3号,占地29000多平方米,紧邻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电机学院。经改造,学院已拥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主楼和实验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学院在室内设计方面尽可能地融入了建筑利旧、可变空间、绿色材料等设计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学院通过大量保留原有建筑墙体分割、设计上进行空间复合化利用,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材料应用方面,生态石材、环保地毯、环保地胶的应用也符合一所“低碳”学院的环保期许。在景观绿化方面,大面积草坪、丰富绿植以及循环水喷泉,都体现出“花园学府”的特质。

除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上海交大也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力求在教学培养上进一步接轨国际化。通过与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知名院校的合作,学院打造出“双学位、双导师”的创新联合培养模式。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并通过种子基金项目,鼓励两校科研人员在碳金融、碳管理、低碳技术、低碳城市等低碳相关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以科研促教学。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此次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正式入驻临港地区,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对于临港地区未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临港地区明确“两区”、“两城”的发展定位,即打造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开放创新先行试验区,建设“国际智造城”和“滨海未来城”。低碳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关键性因素,低碳竞争力决定城市未来发展高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据了解,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高校参与合作,在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创办的低碳技术和碳资源管理领域国际化办学试验区。学院集人才培养、高端培训、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于一体,是国内首家低碳学院。学院将基于上海交大在能源、环境、金融、管理等领域先进的研究基础,结合临港地区“全球低碳示范地标”的建设愿景和产业优势,借鉴、运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著名学府在低碳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熟经验,探索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模式、紧密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