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性价比高 还能去海外学习与实践

越来越多高考生和家长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青年报》报道 昨天,青年报报道了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这一办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中外“合作举办项目”正更大范围存在于国内。就在前天,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上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又有22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因价格的明显优势,较为先进的教学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已越发受到高考生与家长们的欢迎。这同样被视为中国教育不断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本土留学价格优势显著

中国内地学生读大学,过去只有“出境留学”和“内地升学”两种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出现则提供了第三条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办学形式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资源,增加教育供给的多样性而受到社会的欢迎。除此次最新获批的22个项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正在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
“00后”上海学生小钟9月起开始求学于沪上一所公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小钟父母说,早在孩子初二暑假,全家参加了一个考察美国高校为主要行程的旅行团,不过,孩子坚持先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国深造。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最终予以支持。私底下,父母倒是更满意,如此一来,家庭经济负担降低许多,同时,孩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脉更广,也能将语言基础打得更为扎实。

出国留学的不菲开支是横亘在不少家庭面前的一道坎,本土留学让许多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前四届中国学生的学费标准是每年10万元,现在是平均每年15万元,包括了在海外学习期间的学费。学校还提供各类奖学金,承诺不会让任何入学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比学生们直接“出境留学”,仅在学费开支上就省下一半以上。相比之下,设在一些公办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每年的学费则更为经济实惠,多在1.5万元至7.5万元。在后续教学中,这些合作办学项目也普遍可为学生提供6个月至2年半的海外交流学习或实习机会。

录取标准各有不同

招考上,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主要采用基于高考自主招生控分线并以“自招综评”为主的申请入学制,“合作举办项目”则多直接通过高考录取。不过,鉴于合作院校、培养层次、培养目标的不同,“合作举办项目”在录取分数线上会存在不同的要求。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于2012年与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合作创办成立,作为上海交大的一个特色学院,纳入统一招生计划,从而保证一流生源。同样,作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特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一个专业大类纳入学校的统一招生计划,即考生必须达到交大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才能进入专业录取程序,报考方式也与校内其他专业并无二致。

在沪上某大学海外合作学院就读的小杨开学升入大二,当时海外合作学院的录取分稍低,又比直接出国读本科更好申请,小杨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通过学习,她觉得,对于有出国升学需求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大一、大二学完规定课程并通过相关考核的学生,就可以申请国外的合作大学继续后两年学业,相当于‘曲线救国’。”

上海财经大学的小柳就读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50%以上的课程采用英语和双语教学,30%以上的专业课程会聘请海外教授任教。“外教沟通和双语课程对英语要求还是很高的,语言的能力提升很快。此外,小班制教学模式,课堂上和师生的频繁讨论也帮助学生加速适应国际化环境。”

昆山杜克大学首任校长刘经南认为,现在世界发展的重心在逐渐东移,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科阶段出国留学即意味着四年的“断层”,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发展趋势、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本土留学即意味着不会离这个“战场”太远,在享受世界一流教育的同时,不错过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

个案

在法国做毕业设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2013级学生谭志文,今年9月开学已经是直升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的第二年了。谭志文表示,一学年的学费是4.5万元,目前,自己在海外交流过1年。其间,往返机票也由学校承担。

他本科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为《5G物联网中的网络设计与规划模型》,导师涉及中法两方。其中,中方导师是学院信息专业负责人陆佳亮教授,法方导师是巴黎高等电信学院从事通信与物联网研究的Philippes Martin教授。为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谭志文当时在巴黎高等电信学院进行了近4个月的研究。

谭志文说,课题主要为了解决当下由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小设备(传感器,摄像头等)需要通过网络互连。为了与基站建立联系,物联网中每个设备都需要向基站发送一个随机接入请求。此场景下,传统的4G蜂窝网络无法处理如此大量的随机接入请求,这将导致物联网中设备通信质量下降,无法保证物联网应用的顺利工作。为此,他的课题就是探究如何在5G网络下处理好物联网中大规模的随机接入请求。

谈及在法国做毕业设计的那段经历,谭志文提到,自己之前在交大-巴黎高科学院接受了3年完成的基础阶段学习,对法国的教育甚至科研都有一定的了解,去法国做毕业设计的机会,更是让他切实地了解了法国工程师教育。

“我所在的巴黎高等电信工程师学院,在信息专业,尤其是通信方面具有强劲的科研实力。在法国期间,我还参加了法方导师开设的《移动蜂窝网络》课程,这对于我的毕设课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帮助。”谭志文觉得,他切身感受到法国工程师教育制度的优势,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投入到工程师教育中,在严格控制学生人数的情况下,每位学生分配到的科研和师资资源都十分充足。“巴黎高等电信工程师学院,一届只有200多名学生,都是从预科选拔考试中精挑细选上来的学生,一半学生又是国际学生,学生背景非常国际化,数理基础非常扎实,学得非常系统,十分具有科研探索精神,敢于提出疑问和质疑,在解决专业相关问题时很有想法,显得游刃有余,这些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这一办学项目已被中法两国政府评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培养要求,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6年半总学制内包括4年本科和2年半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阶段则分为3年基础阶段和3年半工程师阶段。近年来本科生直升比例达90%以上,完成所有学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上海交大学士学位(学历)、上海交大硕士学位(学历)和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等同于硕士)。

与此同时,学生在经中法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后,普遍展现出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研究能力和敏锐的创新思维。在国际各类创客大赛、设计大赛、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上屡获佳绩。同时,按照学院的培养计划以及法国工程师培养要求,所有学生硕士毕业前都要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程师实习,这既是完成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步,也是学生正式就业前的过渡。院长助理、企业关系负责人章丽辉介绍,目前,2012级首届学生正进入为期半年的工程师实习期。


刘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