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遇见智能未来 全球大学生电子设计脑洞无限
上海热线
上海热线报道 上海热线讯,近日,交大迎来一批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与之一同到来的是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嵌入式电子作品:“Elebot-可自主乘坐电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云农智能大棚管理系统”、“神算子-智能划拳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安全眼-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巡检飞艇”……目不暇接的创意作品,仿佛让人穿越时空,来到智能的未来,这就是2018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评审现场。
随着IoT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甚至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极大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即安全。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型的机器人在未来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与依赖,开发者在不断开发其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安全机制进行完善,以确保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在现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参赛队员带来的作品采用视觉监控的方法,利用机载全景相机进行360度实时成像,将每一帧全景图片实时传输到UP2嵌入式处理器,由C5P-FPGA板卡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进行判别,并将预警结论反馈给机器人控制系统。
用户可以以VR的方式对机器人的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观察。“我们会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一些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撞人,展会上的服务机器人失控打砸展台等事件的报道,可见服务机器人的安全机制仍然比较薄弱,但这也是服务机器人投入应用前必须解决的显示问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杨睿恒同学提到本次参赛作品的创意灵感时说到,“工业机器人相对比较容易解决,比如用诸如'安全笼'的方式避免对人和物的伤害,但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则无法采用该防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作品最后采用的是基于360度全景相机和图像判别技术的安全保障方法。"
为此,队员们形象地称这套安全防护装置为“安全眼”。作为指导教师,王赓老师认为通过这样的高水平学科竞赛,可以尽早让同学们面对实际问题,并基于限定的软硬件客观条件寻求问题的最佳求解,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在某种程度上说,对年轻学子们基于客观现实条件的创新思想的激发和锻炼,比竞赛本身更有价值。
▲交大"安全眼"作品演示
此外,现场还有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云农智能大棚管理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农业。无独有偶,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参赛队也有着相似的创意,他们着眼于农业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预防,采用远程摄像头,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进行农作物多种疾病的监控与预防。除了农业,我们还看到人工智能以及IoT技术在医疗,个护健康,楼宇服务,体育训练,影音娱乐等方面的应用。
针对医院输液过程中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烦恼,北京大学参赛队提出了智能医护助手机器人的全新医护理念,利用高性能处理平台,多种传感监测模块以及AI模块,实现“患难相随”,“智能输液杆”,“贴心医护”,“IoT智能助手”四大功能;同样在医院里,是否曾为寻找某个科室而东奔西走,或者为就医流程而迷惑,新加坡国立大学参赛队的"ARENA眼镜"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款眼镜不仅可以帮助佩戴者快速定位,提供路线指引,同时可以给予医疗仪器,用药提示等贴心服务,可以预见该发明将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话,降低人力成本。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参赛队员们则为盲人设计了一款智能导盲犬机器人+智能轮椅的设备,减少了培训导盲犬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也能够避免因导盲犬判断失误带来的伤害;南京大学参赛队的作品“Elebot”让科幻电影里常见的穿梭在繁忙写字楼里的服务机器人成为可能,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方法,他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可以用手臂自主操作电梯从而实现跨楼层服务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参赛队员表示,他们的机器人未来可用于多场景下的楼宇跨楼层服务,如写字楼递送文件,酒店客房服务等;为克服行走穿越障碍物的困难,浙江大学的同学们脑洞大开,开发出一套形似蜘蛛的六足机器人,可以灵活地在复杂地形行动,而更为神奇的是,这款被命名为“X-AI Spider”的机器人可以聪明地判断地形,当前方为平坦地面时,它会变形为轮态,像汽车一样快速前进。参赛队员们的无限想象力与对生活的认真观察赋予了这些作品无限的生动与感染力。
-
媒体链接